对话“新农人”|植保飞手李昕明:守护家乡希望的田野

来源:胶东在线  2023-12-02 15:58:00
A+A- |举报纠错

  胶东在线12月2日讯(记者 董晨曦 王向荣 李刚)曾经的空军士官,如今的植保飞手。2017年从部队转业的李昕明,回到福山区东厅街道丁家夼村,开始研究从事新兴的无人机植保行业,成为一名新农人。

  “我以前是空军,曾经一度是唯一一个士官无人机负责人,负责过首都防空任务。退伍之后,因为很喜欢无人机这个领域,就自学考出民用无人机证。”无人机不仅可以摄影摄像,还可进行农业植保。通过在东北、内蒙古等地的农业植保实践,他开拓思路,想在家乡开始创业做植保。

  当时,家乡丁家夼村的植保无人机领域尚处于空白期。李昕明开始研究内蒙古、新疆等地将植保无人机应用的相关案例,通过深入探索学习,他发现丁家夼村的亩地分散,同东北地广人稀的情况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植保无人机的推行存在困难。

  言之易,行之难。千百年来,传统的农作物施肥方式早已根深蒂固,无人机植保新技术刚推出,便在村民们的怀疑下碰了壁。

  李昕明并未气馁,他在山北头村找到一块樱桃园作为试验田,免费进行无人机施药。“一亩地5分钟就能施完药,树头这些高处,无人机也能轻松覆盖。”他还找来专家,为农户的土地和农作物把脉,针对不同的地况施用不同的化肥,农作物配比相应的药物。一年下来,樱桃园一亩地增收5000多元。实实在在的收益最有说服力,农户纷纷上门预约,李昕明的无人机植保打开了局面。

  农忙时节,施药时间集中,早上四五点出门、晚上十一二点回家已经成为李昕明的常态。“植保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可随作物类型、天气等情况进行调整,减少了操作人员与农药的接触,降低了人力成本,因此有很多农户愿意去使用。”

  “我们目前已经累计服务约500农户,利用无人机植保对苹果、大樱桃、小麦等农作物喷洒农药4218.26亩,周围的很多农户都来找我们施肥。”说起无人机植保的应用,他的语气间充满自豪。

  装上农药的无人机上百斤,李昕明一天要搬搬抬抬太多次。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常年暴晒,脸色黝黑。选择的新战场虽然十分辛苦,但他无怨无悔,甘愿把青春燃烧在田间地头。

  为农户增亩产、提质效,为土地鉴“病情”、开良方,李昕明开辟了一条专业化植保赛道。

  如今,农户乐意找他这位年轻人给土地“问诊”。为了便于登记农户施药时间等信息,他还为农户发放社员证,分批次提供服务。同时,他还同专家一起“跟踪诊治”,及时了解同一块土地上的作物在不同时段的生长情况,对需要补营养、防虫害的土地施用不同化肥。

  作为一名90后“新农人”,李昕明的面孔尚显年轻,但他学习农业新知识的热情却不减分毫。据了解,他一直在学习农艺师的相关知识。农闲时,李昕明还根据地形设计不同航线,以便满足来年施药需要;同时,他利用秋收空余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并培训兼职学习的学员,做好产教融合,争取让植保无人机扩展到更广阔的领域。

  新时代的新农人敢做敢闯,李昕明正是广大新农人中的一员。在他的努力下,植保无人机为福山区东厅街道的农业发展插上了新翅膀,田间问诊为农民带来了高效、高质、高产的作物,不断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初审:李里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