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年可提供绿电42.1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2800万吨,节省煤改电农户户均取暖费1000元以上。”位于莱州市土山镇和沙河镇交界沿海区域的“风光渔盐”融合互补乡村振兴引领项目,海陆总面积12.4万亩,覆盖2个乡镇、12个村庄,引进盐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惠农项目10个,是烟台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引领项目。
探索“村企共建”合作模式、打造组织振兴新样板,是此项目的一大特色。
村企共同投资3500万元,盘活荒废海域土地盐田2万余亩,带动村集体增收530万元,其中,年收入过50万元先进村8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村组织凝聚力进一步提升,推动中广核国内投资、装机容量“双最大”600MW盐光互补项目半年内建成,38台8MW高效风电机组以国内最短工期并网发电。
事实证明,只有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重点环节,找准主攻方向,才能以点带面、形成突破。
时光回流至2003年前,威海华夏城的旧址——龙山,每天听到的是开山的隆隆炮声,山体千疮百孔、危岩裸露、尘土飞扬。在采石高峰期,龙山共有44个采石场,被破坏面积达3767亩,山体仅剩不到三成,再加上噪音扰民,附近群众苦不堪言。
如今,龙山区域的植被覆盖率达到97%,郁郁葱葱,山环水抱,繁花锦簇,古朴典雅的建筑错落有致,龙腾凤舞的中国元素点缀其间,眼前的景象,与当初的龙山“判若两山”。
一座建在矿山上的环保生态城已然崛起。
修山难,维护更难。如何守住这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怎样才能实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华夏文旅集团董事长夏春亭又“变身”为华夏城的总设计和总导演,将环境治理与旅游开发、富民兴业相结合,建成了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海洋特色文化和胶东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华夏城,同时深刻汲取中华文化精髓,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实景演艺《神游传奇》秀。
华夏城延续城市文脉,将生态修复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成为威海实践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样板。山青了,水绿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图景日渐丰盈,昔日城乡交界的西部山区,成为近悦远来的宜居家园。华夏城的环境越来越好,周边13个村是最大的受益者,拉动1000多名村民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年增长。
在此,可以清晰地看到,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于产业发展。这片沃土上,民营企业有着天然的独特优势。“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领域建设”……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事实上,民营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精锐部队”,对拓展投资新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培育集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互融共进,是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同乡村振兴有效融合的重要路径。
每年农作物丰收后产生的秸秆,在不少城市多被当做了废弃物。而济南圣泉集团自1979年建厂之初,就与植物秸秆结下不解之缘。目前,圣泉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投建的“50万吨/年生物质精炼一体化项目”一期已经正式投产,在助力双碳目标达成,实现绿色发展同时,解决了农林废弃物堆积带来的污染、安全、资源浪费等问题,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40多年来,圣泉不断从这种看似为“生物包袱”的植物秸秆中挖出了越来越多的“绿色财富”。2023年,圣泉集团重点计划建设10万吨年产硬碳负极材料项目。项目以秸秆、玉米芯等农林废弃物为原料,可实现年产新能源电池用硬碳负极材料10万吨,副产纤维素浆、纳米纤维素浆、纳米纤维素、糠醛乙酸、钾盐22.75万吨。
且看,有党组织的示范引领,有心系家乡的企业家参与,有世界话语权的先进技术加持,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有全方位的政策支撑,一个个赋能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绿色低碳创新成果,正在齐鲁大地上蓬勃生长。
山东在《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对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转型、工业化数字化深度融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等多方面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提出要努力实现打造全面创新先行区、协调发展引领区、生态保护样板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共同富裕新范例、安全和谐示范区“六个发展目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如今已硕果累累。今年上半年,山东省生产总值增长6.2%、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特别是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塑强,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活力更足。“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0.9%,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5.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8381.8万千瓦,占比达到41.8%;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21家、居全国第二。
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山东实践,为全国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模式、新路径。8月28日-30日,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将在山东烟台举办。大会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清洁能源发展等开展前瞻性学术研讨,共同探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大会将发布《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报告》《海上光伏与风电发展报告》《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白皮书》等一批高层次创新成果。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山东的重大战略使命,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具有世界话语意义。在今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主要包括: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等。
山东将以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契机,全面宣传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贡献磅礴的山东力量。
(作者:邬勇 阎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