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济南7月19日讯(记者 邬勇 摄影 李刚)“目前,具备年产200只空间行波管的产能,单只市场售价在180万--200万元,整合EPC电源组成放大器后,单台套市场售价在350万—400万元。”7月19日,“‘绿’动齐鲁 ‘碳’路未来”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济钢防务技术有限公司空间行波管自动化生产车间,这里有国内首条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行波管自动化装配试验线,高精度、高一致性、高良品率,以及世界领先的自动化装配工艺技术,支撑着这里稳定、批量下线的卫星通讯用核心零部件。
空间行波管,是空间飞行器载荷的核心器件,其将传输信号放大几万倍或十几万倍,以保证地面站成功接收数据、保障航天系统稳定运行。值得一提的是,这条生产线建成不到三个月,就研制出第一款Ka波段20W空间行波管。紧接着,科研人员主动将整体指标直接对标国外进口产品,Ka波段60W产品也顺利下线并获得“性能国内领先、制造工艺媲美进口产品”的好评,为后续逐步开拓市场,进而实现卫星通信核心器件“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替代,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新旧动能转换的内涵不是抛弃或打压传统产业,而是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2017年,济钢集团用短短33天时间,创造了国内钢铁行业关停规模最大、安置人数最多、安置期最短纪录,踏上了全国首家千万吨级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之路。


寻找新出路,济钢实现了老树发新枝。2019年,济钢同济南市、中国科学院空天院、科学家团队展开全方位合作,培育出高端装备制造效益增长点。2022年7月31日,济钢防务下属的山东微波电真空公司空间行波管试验线一期项目建成验收、一期提升工程厂房竣工投用并成功与航天九院签署空间行波管放大器采购协议。这标志着公司全面具备空间行波管及放大器的研制能力,济钢空天产业基地一期一步建设如期完成,千亩产业园雏形初现。



目前,济钢已成为济南先进制造业的“种子孵化器”,作为空天信息产业链的带头人,正焕发出更大生机与活力。对于未来,济钢防务将肩负时代重任,再攀科技高峰,力争用3—5年的时间形成百亿级产业规模,打造空天领域国家级研发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空天产业新城,助力打造济南市“空天产业城市”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