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作为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如何抓住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构建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绿色低碳转型挺起山东“产业脊梁”?
走进一个个数字工厂、智能工厂,从生产制造到智能制造,看见山东挺起产业脊梁的“低碳路径”。
设备物联数据打通率100%,产能增加交期缩短40%,单位产品能耗降低60%,生产效率是传统制造模式的3倍以上……7月17日,“‘绿’动齐鲁‘碳’路未来”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哈特福德压缩机数字工厂。从“生产制造”迈向“智能制造”,哈特福德以创新变革的精神,成为离散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典范。
在“互联、数据、共享、平台、绿色”为特征的新工业时代,“数智化”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命题,也是冰轮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冰轮环境将继续激发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用新技术为行业赋能,驱动绿色制造模式减碳升级,打造零碳工业生产体系,以创新发展理念助推制冷行业蝶变升级。
打造一个“数字工厂”或者“智能工厂”,一般需要什么?引入工业机器人、AVG小车等智能设备;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破除数据“孤岛”,建立“智慧大脑”,逐步实现智能决策。
污水废水化“清流”,这个智能工厂有“膜”法。在烟台金正环保全新自动化生产线上,AGV智能搬运机器人正在运输膜片,组装工作台上,智能机械手臂有规律地运动,正在将膜片和导流盘等部件组成一根根圆柱体,“膜组件”就此诞生。这条生产线集成了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智能物流等最先进的智能技术,较行业内目前普遍的人工组装方式提高了10倍左右的产能,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99%以上,解决了产品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运输等难题。
在智能制造的基础上,聚焦大数据资源,向智能服务延伸,是金正环保实现“智能服务”的又一大创新突破。金正环保搭建了以ABC+IOT为核心技术打造的智慧云平台,具有智慧运维、智慧分析、智慧巡检等功能,通过三维模型可直观为客户展示实时数据,实时感知、实时预警,并通过对设备清洗周期、能耗、运行状态、膜通量等分析和管控,提供准确的低成本运营方案,减少人力、物力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运营项目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对于金正环保而言,创新基因已深深融入企业血脉,实现了智能制造+智能服务的发展模式,锻造了誉满全国的好“品质”。好“品质”赢得好“口碑”,企业产品设备广泛应用于能源、钢铁、电力、化工、市政、特种分离等领域,业务遍布内蒙古、新疆、甘肃、北京、山东等全国主要省市,已在30多个行业建设了600多个标杆项目,年减排污废水量达7300万吨。其中陕煤化袁大滩、延长石油可可盖等项目,为全球行业解决水处理难题树立了新的标杆。
这样的“智能工厂”,是烟台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缩影。2022年,烟台评选了市级智能工厂17个、数字化车间23个、智能制造场景6个,培育出省级智能工厂7个、数字化车间2个、智能制造场景2个、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加快重化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体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引领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前、当先锋,烟台有清晰的顶层设计,也有生动的创新实践。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烟台将围绕产业链培育、绿色低碳发展、“两新一重”、民生保障等领域,谋划实施总投资2.2万亿元的537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250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从“智能工厂”,看见烟台制造的“数智”蝶变;从烟台制造的“数智”蝶变,看见烟台挺起产业脊梁的“低碳路径”,看见一座百年工业城市冲刺“万亿之城”的信心和决心。
(作者: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