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一线老兵”——记海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刘向阳

来源:胶东在线  2023-06-30 22:04:00
A+A- |举报纠错

  到海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褒扬纪念科办理相关业务的市民,经常会遇到一位“满头白发”的工作人员,他在办公室办公的时候总是忙着以面对面或者电话形式向当事人解释国家有关政策,为符合条件人员争取相关待遇,遇到不理解政策的市民他也会一直耐着性子为当事人解释清楚……他就是刘向阳, 1968年7月出生,中央党校大学学历,中共党员,1989年3月入伍,2009年12月正营职转业到海阳市民政局工作,现任海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褒扬纪念科科长、二级主任科员。

  自转业以来,刘向阳先后在海阳市民政局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个岗位工作过,他退役不褪色,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鉴于业绩突出,刘向阳多次获得海阳市委、市政府嘉奖,2019年被中共海阳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平凡岗位创不凡业绩

  “民政、民政,以民为政,咱民政部门干的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活。”转业到民政局后,这句话成了刘向阳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二十年军旅生涯,锻造了刘向阳如铁一般的坚强意志和优良品质。从部队到地方,刘向阳始终以军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尽职尽责。

  刚刚进入民政局区划地名科时,刘向阳负责海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他深知地名工作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有多大,他努力克服时间短、任务重、人员少、城乡变化大、历史遗留资料少等困难,翻山越岭走遍海阳18个镇街,对信息采集坐标进行修正,对地形地物坐标进行标注,整理编写了《海阳市地名图集》,并在2013年顺利通过了山东省民政厅地名普查工作验收。由于工作出色,刘向阳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县级市代表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一线老兵”应该到服务群众的一线岗位去!这是刘向阳一生的愿望。地名普查工作结束后,他马不停蹄,又主动要求到“一线”窗口科室锻炼。

  “在部队,我是一线带兵人,回地方也应该在一线岗位工作”,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刘向阳的要求下,领导安排他到便民服务大厅担任民政局窗口“首席代表”。

  彼时,市民政局一线窗口共有2人,负责14个审批事项,对应局机关5个科室,工作量大、服务对象广。为提高服务质量,刘向阳和同事加班加点梳理规范服务事项、不断优化工作流程,主动改进工作方法,在窗口为办事群众摆放了老花镜、放大镜,设置了意见簿、明白纸、办事模版,方便群众办理业务,悉心听取群众意见。因为服务群众工作出色,他所在的窗口于2014年、2015年、2016年连续三年被市便民服务大厅评为“红旗窗口单位”,在2017年的测评中成为唯一一个群众“零投诉”窗口。他本人也多次被市便民服务大厅评为“十佳服务标兵”“先进工作者”“十佳通讯员”,2015年、2017年,他先后两次被市委宣传部评为政务网站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立足新岗位,守正办实事,暖心实意服务优抚对象

  “我是一名退伍老兵,能为千千万万战友服务,是我最大的光荣”刘向阳如是说。戎装虽卸,初心不改。2019年,因机构改革,刘向阳作为首批工作人员,随所在科室整体划转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躬身亲为,帮难解困。为切实履行好服务退役军人神圣职责,让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感受到家的温暖,刘向阳克服新组建单位人手少、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困难和问题,带头钻研业务,耐心解答政策,真心实意帮助退役军人解决实际问题。

  2022年8月,海阳市发城镇退役军人姜璞因脑梗死病情加重住进了重症监护室。得知这一消息后,刘向阳第一时间到医院看望慰问,并帮其申请了政策范围内最高标准1万元的困难救助金。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刘向阳身上不胜枚举……

  在日常业务办理中,刘向阳不等不靠,变被动为主动,亲自上门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退役军人办理相关业务。在得知核电区伤残老兵隋卫兵常年卧床、希望提高伤残等级情况后,刘向阳第一时间上门探望,现场为其办理伤残等级调整手续,他的全程“代办”得到了老人及其子女的高度认可。仅2022年,刘向阳就组织人员上门为高龄、行动不便的退役军人办理优待证520余次,申请山东省荣军医院专家上门鉴定调残9人次,凭一己之力打通了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

  “政策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我们要为老战友们多考虑考虑。”刘向阳在跟优抚对象打交道时感触颇深。2020年8月,海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按规定停发了烈士张文贞弟弟张文军的烈属待遇,但刘向阳考虑到烈士张文贞家里确实困难,在政策规定与现实困难面前,他尽全力多方协调,为其弟弟张文军办理了低保,为其子女办理了贫困学生手续,将烈士张文贞的父亲纳入年度重点走访慰问对象和困难帮扶对象。同时,他又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对其住房进行维修改造,联系爱心企业和烈士张文贞生前战友定期看望老人,让老人在生活上得到改善,在心理上得到安慰,以自己的真情付出感动诸多优抚对象。

  心系英烈,关爱烈属,赓续红色基因不改初心使命

  “怎么把红色资源保护好,把红色文化传承好,把烈士遗属服务好,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在刘向阳心目中,革命老区海阳是“地雷战”的故乡,红色历史资源丰富,优抚对象众多,挖掘红色资源,关心关爱烈属,是海阳市的优良传统,我们要一代一代发扬下去。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为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全面掌握海阳市烈士纪念设施情况,刘向阳率队多次深入山野丛林、荒山墓地,足迹遍及全市18个镇区街道、143个村庄(社区),核查散葬烈士墓444座,将55座零散烈士纪念碑信息编写录入《英雄丰碑》,真正做到了走到、看到、统计到,摸清了全市烈士纪念设施的底数及管理情况。

  为挖掘崖东夼抗日战斗历史,刘向阳带队深入到当年八路军胶东军区十六团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循着抗日烈士牺牲的遗迹,深入村庄、山野、墓地,探寻1942年3月30日发生在崖东夼、王家山后村一带八路军胶东军区十六团一营一次性歼灭88名日本侵略军的反扫荡战斗历史,让这段尘封的抗战史重新被铭记。此外,他还组织开展了对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王学风烈士籍贯的探秘、对埋葬在青岛市王哥庄海阳籍无名女烈士的探寻、对郭城镇郭城五村风凉顶烈士墓的调查等诸多红色资源挖掘工作。

  在一次次艰难的寻访中,刘向阳发现海阳有很多烈士牺牲在外地,烈士的亲属不知烈士安葬在什么地方。于是,帮助烈士亲属寻找亲人,让烈士魂归故里,成了刘向阳责无旁贷的任务。他积极与各方联系,不断拓展烈士寻亲渠道,先后帮助19名烈属找到了烈士安葬地。其中,孙学通烈士就是济南战役中牺牲的一名老兵,被安葬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之前为无名烈士。

  为帮助无名烈士“回家”,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对陵园内安葬的无名烈士进行DNA比对,确认有直系亲属分布在海阳。为找到烈士的亲属,刘向阳深入镇村走访调查、广泛查阅烈士档案,终于在朱吴镇上孙家村找到了孙学通烈士的遗孀张淑卿老人。结婚9个月丈夫便奔赴战场,94岁老人无儿无女守候74载,张淑卿老人的感人事迹让无数人落泪,寻亲工作也圆了老人的一个梦。这次联合寻亲活动也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30余家媒体的报道。

  从入伍参军,到转业地方,从满头青丝,到华发如霜,刘向阳同志34年初心不改,用永不褪色的军人品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包刚先)

初审:李里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