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5月11日讯 烟台市着力挖掘信息技术应用新场景,促进数实深度融合,赋能经济发展,推动民生改善。

烟台润达是黄渤海新区一家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年发电量1.2亿度,为充分利用垃圾焚烧中产生的热量,企业一直在寻找新技术。
在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下,润达找到由东晨软件等企业合作成立的零碳技术研究所,他们联合攻关研发的一款“碳云”,能解决润达的技术瓶颈。

山东东晨软件科技公司总经理高平:“本质上是通过我们的数字孪生技术,结合我们丰富的节能降碳数模库,帮助他们实现无人化运维,以及对相应的电机改造和工业的余热回收,这两项加一起,一年将近有400万元的成本节省。”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赋能企业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也推动了教育信息化进程,助力校园管理“云”上走。在莱山区威尔数据研发中心,刚完成测试的智慧系统即将交付客户,这款面向中小学研发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涵盖了门禁控制、班级展示、宿舍管理、食堂消费、课堂考勤等12个应用场景,除了对学校基础功能进行呈现外,还能帮助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日常教务管理以及安全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管。

企业铆足干劲推进实施数字化赋能。该市也先后出台扶持政策,支持数字化转型。今年,该市将加快烟台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橙色云发挥国家级“双跨”平台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腾讯、华为、京东、紫光云等在烟台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恒远智能科技、智能云科、鸣启、万华化学、玲珑轮胎等本地企业“建好、用好、宣传好”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努力构建多层次系统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目前,烟台的石油化工、汽车等22个重点行业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3.2%,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87%,数字化的广泛运用每年为当地降本增效超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