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阅薛若卫的人生档案,薛若卫,1989年3月参军入伍,2011年9月转业回乡。在山东总队服役的20多年时间里,薛若卫仅个人荣誉就达49项: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荣膺第五届“中国杰出青年卫士”、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第十五届“山东十大杰出青年”;获评“全军优秀基层主官”“全军基层建设先进个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当选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

追着印记一路探寻,记者发现,薛若卫曾经历过与死神擦肩的“三个瞬间”——

2001年8月,泰安市东平湖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灾。薛若卫带领官兵连续十几个昼夜奋战在抗洪一线扛沙袋、堵管涌。一天突降暴雨,薛若卫冒着生命危险,带领党员突击队率先跳入水中堵管涌。突然,腰间的安全绳被巨浪冲断,薛若卫被一个巨浪卷走。当战友们发现他时,他被卡在下游护堤的一个柳树杈上,浑身是伤,嘴里和鼻孔里塞满了泥沙,人已休克。
2002年2月,济南市一风景区突发森林大火。薛若卫带领官兵在扑打火尾时,火向突然逆转,向着他与战友们扑来。为掩护战友撤离,薛若卫三次冲进火海,因呼吸困难栽倒在地,全身被燎伤、烧伤、刮伤多处,经医院全力抢救才脱离危险。

扑救森林大火时,薛若卫三次冲入火场掩护战友撤离,直至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却没有为自己留下一次撤离的机会。看到他倒在熊熊大火中,撤离到安全地带的战友又重返火海把他救了出来。这份生死相依的战友情谊是薛若卫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坚守的理由。
在东平湖大堤上,薛若卫带领中队官兵装运沙袋、封堵管涌,为了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新的堤坝。在腰间拴上绳子后,薛若卫第一个跳进了汹涌的洪水中。站在大坝管涌处,他只能趁浪头退去的间隙睁一下眼、透一口气,如果不是那个巨浪卷来,将他身上的绳子扯断,薛若卫永远也无法体会一瞬间有多漫长。被浪潮卷入深水区后,是战友们将他救起,并用矿泉水冲洗他口鼻的泥沙,薛若卫睁开眼后,一张张泪流满面的脸映入他的眼帘。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营里的一团火散作满天星。2011年,薛若卫服从组织安排,退役转业回到家乡蓬莱,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2011年底,薛若卫转业回地方工作查阅资料时,他看到了革命烈士王法敏的事迹,心里顿时不再平静。
王法敏是原武警山东省总队滨州市支队的一名卫生员,1988年,年仅24岁的他为保护群众不受歹徒伤害而英勇牺牲,被授予“爱民护法英雄”荣誉称号。
深入了解后,薛若卫发现自己与烈士王法敏是同乡,家乡有这样一位舍生忘死的英雄,薛若卫很想知道,英雄的家人在哪儿,日子过得怎么样?
带着牵挂,薛若卫四处查找,最终通过村委会找到了王法敏烈士的家。烈士的父母都还健在,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老母亲因为思念成疾常年卧床不起,老父亲也整日愁苦。
看到此景,薛若卫心里一阵酸楚,从此,他承担起了照顾烈士父母的责任,“法敏大哥是为国尽忠的,我现在回来了,您就把我当作您的儿子,让我代替法敏大哥给你们尽孝吧。”

十年来,薛若卫对烈士父母的照顾始终如一,从没有间断。他不仅定期买些米面肉蛋和其他生活用品去探望老人,还时常把王法敏的父母亲接到自己家里,与家人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