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山东如何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开新局?
且看“仙境海岸鲜美烟台”。眼下,海阳核电3号、4号机组正在加速施工中。到2027年,这两台百万千瓦级的“大国重器”将并入山东电网。
到那时,海阳核电也将拥有4台大型核电机组,每年能为山东提供绿色电能400亿度,可满足5100余万居民一年生活用电需求,每年节约原煤在1710万吨左右,减排二氧化碳3200万吨,相当于种植阔叶林8.8万公顷。
在1071公里海岸线的拥抱里,在1.23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上,“耕海1号”“国鲍1号”“经海001号”“长渔1号”等海洋牧场,进行着“藏粮于海”的大变革,弹奏着“经略海洋”的美妙乐章。
崛起的“蓝色粮仓”,兴起的“碳汇银行”。烟台在蓝碳研究上先行先试,成立了全国首个区域性蓝碳评估中心,落地了全国首笔“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创新开展了区域海洋碳汇指数保险……
“烟台100万亩海洋牧场每年可吸收碳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00万亩。”中国海洋大学测算。目前,烟台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46处,其中国家级20处。全市海洋牧场总面积达到140万亩,形成了海洋牧场“全国看山东、山东看烟台”的发展格局。
“2023年,烟台海洋发展工作将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国家战略,力争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冲刺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蓝色动能愈加澎湃。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加快重化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体系,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引领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
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前、当先锋,烟台有清晰的顶层设计,也有生动的创新实践。从单一创新突破看向产业生态聚集,从当下看向未来,一座智能低碳城市正在加速崛起:
加快建设烟台化工产业园、裕龙石化产业园、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三大千亿级园区,着力推进绿色石化产业发展,5年内将形成4000亿元以上投资、5000亿元以上产值。同时,大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布局航空航天产业,重点打造“一谷一区一岛一港”绿色低碳示范区……一幕幕高光时刻、一组组亮眼数据,抒写着烟台绿色低碳发展的“山海缥缈录”。
何其壮哉,绿色低碳,正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何其美哉,“万顷森林”在山海间蓬勃生长。
听,“青山绿水”正奏响山东高质量发展“春之曲”,这是山东加速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底气和信心。
(作者: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