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2月10日讯(记者 邬勇 摄影 李刚)“全市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是全省唯一连续16年完成节能目标的城市;全省16地市绿色发展综合评价中,我市获评一等。”在2月10日举行的“抓项目 强信心 走在前”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烟台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上,烟台市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中心副主任郭小军在答记者问时说。

近年来,烟台市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积极开展碳达峰行动。下步,烟台“双碳”工作重点举措是什么?
强化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
上半年出台烟台市碳达峰工作方案,制定13个专项实施方案;
办好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全球智慧能源高峰论坛;
加快“一谷一区一岛一港”双碳示范区建设。
积极推进能源绿色转型
安全高效发展核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海阳核电二期工程,加快海阳、牟平、莱州、龙口、蓬莱等海上风电基地建设。
到2025年,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5%。
全面推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氢能及储能、节能装备等产业。
力争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3个,国家级绿色工厂30家。
着力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依托烟台至大连“黄金水道”、德龙烟铁路,积极推进公海铁联运和公转铁行动。
加大城市公交、出租车等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推进充电桩、加气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加快提升建筑领域能效
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政府投资公共建筑,按照三星级标准建设学校、医院。
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其中星级绿色建筑面积占比40%,新增绿色建筑2400万平方米。
积极推动万华工业园余废热为市区低碳清洁供暖,推动海阳核能零碳供暖扩大范围,争取“十四五”期间烟台市全域逐步实现城市低碳清洁供暖。
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充分发挥林业、农田、湿地、海洋等固碳作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
推动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建设,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积极探索生态碳汇交易,实现特色产品经营开发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