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1月11日讯(记者 贾楚航 通讯员 刘帅)烟台现有林地面积820万亩,森林覆盖率36.35%,均居全省首位,森林防灭火任务之艰巨繁重,可想而知。为此,烟台市高度重视森林防灭火工作,始终将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底线工作来抓,尤其是进入新一轮防火期以来,精心谋划抓落实,聚焦防范强基础,全力抓好专业队伍、基础设施和装备配备建设,森林防灭火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
抓专业队伍,火灾扑救能力持续增强

高标建成市县森林消防专业队伍。2020年以来,依托消防救援机构组建了1支市级森林消防大队和15支县级森林消防中队。目前,全市共招录876人,超额完成省里部署任务;集中采购了一批运兵车、灭火水泵、无人机等新式高效装备,基本满足全市森林火灾扑救需要。推行“管理指挥一体化”模式,将新组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纳入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序列,实行24小时驻勤备战模式和准军事化、准现役管理模式。分别按招录批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多次举行应急拉动和实兵演练,已形成战斗力。
对标建好森林防灭火巡查员及半专业队伍。将森林防灭火巡查员及半专业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森林防火本质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标省里要求,统筹各方资源,加快建设森林防灭火巡查员队伍、镇级森林消防队伍和护林员队伍,在森林火灾预防和早期处置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持续建强航空森林消防力量。与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开展应急救援服务,与省应急厅共同租赁直升机,全年驻防栖霞杨础通用机场,定期巡护沿线重点林区,做到80公里半径烟台地域全覆盖,实现早发现、早处置,确保打早、打小、打了。
探索建立余火清理队伍。制定印发《关于组建森林火灾余火清理队伍的方案》,指导各区市依托厂矿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和地方党员群众,建立区市级余火清理队伍15支共计2.7万人,同步配备必要装备。同时,建立联动和培训机制,定期开展余火清理业务实践操作培训,确保具备一定战斗力,并在2022年森林火灾火情应急处置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抓基础设施,综合防控能力持续增强

狠抓防火道路网建设。按照标准,对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防火道路建设作出规划。今年以来,全市新建、修整防火道路772公里,林区道路总里程超过6000公里,部分重点林区实现全程贯通。
狠抓上山水网建设。结合林区道路建设,新建蓄水池、集雨窖、储水罐、移动水囊等储水设施1447处,总数超过4500处,配套建设引水上山设施,以水管网为主干、高压串联泵为延伸的以水灭火网络更加完善。
狠抓预警监测网建设。新建、升级林火视频监控点、智能语音卡口,运用无人机和慧眼卫星系统,对火情实施24小时监测,重点林区监控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完成山区地形高清卫星数字三维成像地图制作,对防火卡口、水源地、视频监控点等2万余个基础设施点位进行标注,通过地图系统随时调取视频监控设备实时监控画面,为规划编制和火情监测处置提供基础依据。
狠抓隔离防护网建设。以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区域为重点,新建隔离网、隔离墙等硬质隔离设施269公里,对隔离设施周边可燃物进行清理,重点区域探索建设喷淋系统,对外来人员实施物理隔离,提升林火阻隔作用。
狠抓标准检查站建设。突出重点进山入林路口,对未建设检查站的区域进行新建,对达不到建设标准的设施予以改造提升。
抓应急装备,基础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烟台出台《烟台市森林防灭火物资储备管理办法》,要求按照“分级储备、分级管理”,按照“本级保障为主,上级补充为辅”“以水为主、风水结合”和“定额储备、专业管理、统一调配、保障急需”原则开展物资装备储备管理工作。明确了各级储备库应储备的物资,并明确了储备品种、方式、调用、补充、更新等具体程序。
近年来,烟台先后投入500余万元,购买一批风力灭火机、水灭火装备和个人防火物资等,达到了市级物资储备库规定标准。2022年,又购置2台大型应急指挥车和1台前导车,在全省率先实现2个区域火灾现场同时传送视频画面;15个区市均配备应急指挥车、无人机和布控球等视频传输装备,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现场应急指挥联动;市森防指各成员单位和基层镇街均配备2部以上卫星电话,保证了全领域全天候通信畅通。此外,购买5架投弹灭火无人机和一辆运载车,专门用于森林火灾扑救工作。各区市普遍加大投入,新购各类消防车辆、风力灭火机、串联水泵、灭火水枪和个人防火装备等,森林火灾扑救物资装备保障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