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山区东厅街道库区村一处连片麦田里,一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作下稳稳起飞,来回穿梭于麦田间。植保无人机将药物均匀地喷洒在叶面上,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15亩小麦的防治喷洒作业。

飞防植保队伍撒药
丁家夼村村民程德广说:“这个无人机打药打得非常好,又省工又省农药又省劳力,节约了很多成本,我这片地都是用植保无人机打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要想乡村产业发展好,完善的农资流通服务体系少不了。今年以来,东厅街道多措并举,充分激活基层网点市场主体优势,不仅打通了农资配供“最后一公里”,还依托“农资+”服务体系,助力乡村营商环境提升,服务乡村振兴。
在农资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过程中,东厅街道在认真开展市场调研、了解掌握农民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对农资流通市场进行了全新谋划与定位,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在辖区内建立起“1个镇级服务办+25个村级服务社”的服务体系,同时建成仓库2000㎡,建设流通服务中心站点500㎡。体系建成后,东厅街道引进省级农资龙头,对接各村居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点,开展专业的农资配送供应。


东厅街道农资流通服务中心站点
在保障供应的同时,东厅街道一手抓供应,一手抓服务,延伸农资流通服务体系触角,打造集“供肥、配药、防病、培训、收售”为一体的“农资+”服务体系,为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精准、更加多元的农业服务,激发乡村生产要素流动、激活乡村营商环境。年内,东厅街道“农资+”服务体系累计服务辖区内樱桃、草莓、小米、地瓜、桑葚等各类经济作物约1000余亩,并通过微信、视频、网络、电话等多种方式开展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提高农资的综合利用效率的活动30余次。在此基础上,建设飞防植保队伍,预计每年播撒面积可达5000亩,并深入拓展、完善农产品收购和销售功能,为壮大村居集体经济、优化乡村营商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民技能提供坚实后盾。
下步,东厅街道将继续加强农资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农资流通顺畅,帮助更多的小农户提升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想方设法帮助小农户破解做不了、做不好的共性难题,实现村民收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