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0日下午,2022“我最喜爱的童书”阅读推广活动进入激动人心的票选结果发布环节,在图书馆、出版社、学校代表和数十万网友的见证下,现场揭晓2022“我最喜爱的童书”榜单。

由烟台图书馆参与的31家图书馆全员出动、国内178所学校参与,总计选票800196张。30本童书脱颖而出,入围2022“我最喜爱的童书”提名,其中18本童书分获儿童文学、图画书、知识性读物三大类别金银铜奖。

2022“我最喜爱的童书”阅读推广活动颁奖典礼采取线上直播形式,以“云上相聚”为主题,通过云合唱《飞向星空和月》、云共舞《少年》、馆员云共舞《这世界那么多人》等节目,展示各地少年儿童风采、表彰各地少儿阅读推广成果,为线上数十万观众揭晓孩子们的票选结果。
儿童文学组金、银、铜奖《外公的杂货店》获儿童文学组金奖,《灯塔守护者》《卡尔和失物秘密基地》获儿童文学组银奖,《三十只鸟儿正飞过》《梨园少年三部曲:八臂哪吒》《倒垃圾学校:小纸团重生记》获儿童文学组铜奖。

图画书组金、银、铜奖《建造我们的家》获图画书组金奖,《一个像海的地方》《今天,大象不开心》获图画书组银奖,《没有人拥有月亮》《一寸光》《石头一动也不动》获图画书组铜奖。

知识性读物组金、银、铜奖《世界国家公园自然的秘密我知道》获知识性读物组金奖,《地球的自白:一鲸落,万物生》《莫莉的数学奇幻之旅》获知识性读物组银奖,《大海里,海浪下》《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看见看不见的树》获知识性读物组铜奖。

携手并进,深化合作
2022年,31家图书馆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同发展,合力打造童书评选创新平台。主办方依托互联网、新媒体等线上平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用更全面、更广阔、更主动的姿态迎接种种挑战,打造国内有影响力、权威性的童书榜单。本届活动由国内31家图书馆联合主办:

自1月份启动后,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组委会收到了115家机构(其中63家出版社)、62位个人推荐的童书共计3886种。为保证活动的公信力与影响力,组委会采用了层层选拔的评审方式。第一阶段由15位深圳本地优秀阅读推广人对推荐童书进行初步筛选,儿童文学组、图画书组、知识性读物组各选出50种,共150种童书进入专家评审阶段。5月下旬,由台湾著名儿童阅读专家林文宝、香港儿童文学艺术联会会长周蜜蜜、深圳首批阅读推广人戴颖媛、儿童阅读专家王林、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文化城市设计学部副主任杨忠、著名阅读推广人郭骅、《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姚海军、植物学博士史军、“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办人奚志农等9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提名委员会。评委老师们通过阅读样书、线下背对背打分、线上会议讨论等环节,结合150强童书网络投票结果,甄选出30强提名童书,为孩子们的票选打下基础。
各地进校园活动也有序开展。31个主办单位采购了5万余册提名童书,这些童书和各票箱学校采购的童书一起,为全国178所学校的学生、小读者提供了免费的阅读福利,让孩子们拥有了票选最喜爱童书的权利。
打破传统桎梏,转变阅读推广模式
结合新时代文化传播的特点,“我最喜爱的童书”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联合出版社、学校等多方力量,推出专题线上读书会——“我爱·云共读”。有别于传统线下阅读活动对时间、地点、人员的限制,“我爱·云共读”只需要一个网络直播间,就可以让童书创作者、阅读推广人与孩子们零距离交流,各领域专家老师们合力为孩子们打造了内容丰富、营养全面的“知识盛宴”。
通过线上留言、打卡互动,童书作者和出版方可以直面小读者,听取他们的声音,收获他们的反馈,为今后的创作和出版提供更好的思路。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也让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阅读资源和阅读活动,与各地的孩子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11期活动总计189592次观看,5169次互动打卡;平均每场17235次观看,469次互动打卡。与此同时,各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当地阅读资源,线上、线下活动并行,在各地学校、图书馆举行了366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下阅读活动和110场线上活动,提高孩子们对活动的关注度和积极性。
孩子做主,创新平台表达
有别于国内外众多图书评选,“我最喜爱的童书”评选是国内首个完全由孩子做主票选的童书评选。活动将关注点放在儿童本身,将阅读的选择权交还到孩子手中,让他们选出自己真正喜爱的童书,让儿童阅读变成一种独立、自主的行为。30本提名童书被分为儿童文学、图画书、知识性读物三大组别,覆盖多题材、多学科,重视对各年龄段内容平衡的考量,加大原创作品的推荐力度,力求让孩子们看到更多新书、好书。在深圳地区,主办方还特设了“慧眼小书虫”奖,鼓励孩子多看书、多投票,有486名深圳学生将获得该奖项,他们在分享阅读感受、表达阅读主张上都有出色表现,而他们仅仅是全国800,196张选票的一个缩影。活动主办方认为,童书阅读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童书主角——孩子的参与度,对于阅读现状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从阅读推广的角度来说,国内大部分榜单更多是从成人视角推荐好书,但作为童书阅读的主角——孩子到底喜欢什么童书,我们真的了解吗?“我最喜爱的童书”评选就是想创新性地建立一个平台,一方面让孩子们拥有思考、表达、判断的权利和空间,另一方面让阅读界、出版界乃至全社会,听到孩子们的声音,了解孩子的阅读需要。
附:2022“我最喜爱的童书”
阅读推广活动数据分析报告
2022年,活动覆盖34个城市,参与图书馆31所,参与学校178所,签约学校学生人数163781人,注册游客投票人数11041人,收到总投票数:800196,签约学校投票率69.14%。1、从参与人数分析:受疫情持续影响,参与人数下降;社会大环境决定阅读生态环境,从而影响青少年阅读。本次活动覆盖城市数量略有减少,不过参与图书馆、学校数量没有下降,反而有了微弱的提升。但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多地封控,阅读推广活动大幅减少,造成活动参与人数下降,同比下降17.48%,投票率也稍微有所下降,同比下降1.64%。由此可见,社会大环境永远是影响事物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只有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才能催生构建出良好的阅读生态环境,从而对青少年的阅读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影响。2、从票源分析:馆校合作已成为开展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的必要模式和有力保障。由学校组织的学生投票依然是参与投票活动最重要、最稳定的途径,这说明馆校合作已成为开展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不可或缺的模式,是保障活动质量的有力措施。同时,我们也看到,非学校组织的青少年自主投票数量今年有58481票,占总投票量的7.3%。这说明本项阅读推广活动已在较大范围内被青少年所接受。3、从文献作者国别分析:原创童书品质进一步提升。今年入围30强的原创童书达到9种,约占据三分之一,其中儿童文学类有4种,图画书2种,知识性读物3种,并且在这次票选出的金银奖中,有两本国产原创作品获得银奖,比去年增加了一种,这说明中国原创童书在持续发力,童书品质不断提升。以原创图画书《地球的自白:一鲸落,万物生》为例,它通过唯美的画面,特殊的风琴折装帧设计,将科普知识与艺术美学,甚至哲学的终极命题巧妙结合,赢得了知识性读物组的银奖。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同往年一样,更多的奖项还是被国外引进的优秀童书夺取,说明我国的原创童书与国外引进的优秀童书相比,依然存在差距。原创童书还需继续奋起直追,或许前路漫漫,不过假以时日,终将光辉灿烂。4、从文献体裁分析:图画书对小学所有阶段的孩子均有极大吸引力。图画书组别的投票总数量远大于儿童文学以及知识性读物的组别,儿童文学和知识性读物组别之间的票数则不相上下,这是近几年都呈现出的一种状态。这说明图画书这种图文并茂、图文共同参与叙事的表达形式,用它的趣味性、易读性一直吸引着小学生。不论哪个年龄段,图画书组的投票数都高于其他两个组别,这也说明其实图画书并不像某些成人认为的,只适合低龄孩子阅读。只要书籍内容及表达方式符合高年段小学生的审美趣味,他们依然会对阅读图画书充满兴趣。5、从文献主题分析:贴近青少年生活,轻松幽默,关注情绪和自然的作品,大受欢迎。从三个组别投票数名列前茅的作品情况来看,关于成长、冒险、家庭、情绪、自然、生命的主题受到小学生们的追捧。具体来看,《外公的杂货店》《灯塔守护者》用幽默有趣和温暖治愈的方式来讲述关于成长的故事,分获金奖和银奖,《喜鹊小偷》《我和宇宙的约定》分别讲述战争和特殊儿童相关的成长故事,《木鼓敲响的日子》富有强烈的少数民族色彩,皆因与普通青少年的生活有距离,都只获提名奖。图画书组别中金奖作品《建造我们的家》关注家庭关系,故事温馨和谐。讲述一家人齐心协力、从无到有建造属于自己的家的故事。孩子们把最多的票数投给这个诚意满满、饱含踏实生活气息的作品。让人联想到被松居直老先生盛赞的经典图画书《小房子》,在80年前二战背景下赢得凯迪克大奖的动荡时刻。时代和环境的不平静,让人们向往恬静安适的平凡生活。这两个作品,相隔大半个世纪,交错时空,互相呼应,告诉我们,平凡又温馨的生活永远是人们心之所向,无论他是成人,还是儿童。银奖作品《一个像海一样的地方》《今天,大象不开心》和铜奖作品《没有人拥有月亮》,都是关注情绪的作品。如此高比例的情绪主题作品获得高票,或许从侧面反映出疫情大背景下,现实环境的高压对孩子们情绪的影响,让他们更愿意从这方面的作品中去寻求安慰和共鸣。知识性读物组别的金奖作品《世界国家公园:自然的秘密我知道》,关注自然奥秘,让孩子足不出户,领略难以亲眼目睹的世界自然美景。从整体看,自然类主题的作品得票数高于艺术类作品《八音的秘密》、哲思类作品《小孩哲学:生活与自然》。值得指出的是,在今年的评选中,儿童文学组别前三甲和图画书组别的金奖同属于写实题材作品。由此可见,孩子们更喜爱贴近他们的普通生活,幽默温馨的题材,其次是充满冒险和幻想元素的作品。不过长此以往,不加引导,孩子们的阅读口味不免单一、视野局限。因此儿童读物的选择还需成人的参与和引领,为小学生推荐不易进入他们视野的其他更多更丰富题材的书籍。6、从图书得票区域分析:地区差异不明显,各地儿童的阅读偏好与倾向性趋于一致。本次票选区域差别不明显,大多数得票高的图书,在绝大多数区域得票数都领先于其他图书,这一方面说明了儿童的阅读喜好和倾向性趋于一致;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阅读推广等活动主要是在线上举办,图书宣传的区域化差别不明显。7、从图书已有获奖情况分析:与本次票选结果关联性不强。根据统计,图书已有获奖情况与本次票选关联性不强,这次活动中得票高的图书既有已获得其他奖项的,也有没有任何其他奖项的童书。这充分说明了孩子们投票的主要依据是图书本身的质量以及孩子对于图书的喜爱程度。8、从票选性别分析:男女生偏爱的图书同中有异,最终决定他们喜爱程度的还是作品本身的品质。根据统计,本次投票,女生的投票率高于男生。在图画书和知识性读物中,男女生喜爱的图书基本一致。这说明,在小学阶段,对于这两类读物,男女生的阅读倾向性基本一致。但在儿童文学中,兴趣爱好稍有明显区别。其中《玛德琳和她的魔法蛋糕》以及《梨园少年三部曲:八臂哪吒》从书名、封面及内容上看,成人容易推断:喜爱第一本的肯定是女生多,而喜爱第二本的男生多,但投票结果却恰恰相反。这个投票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男孩、女孩虽然各有选择,但并无明显的、规律性的差异,最终吸引他们的还是作品的故事性和文学性。9、从票选年龄分析:9-10岁学生依然是投票的核心力量,是童书市场的潜力所在。本次票选,9-10岁的学生依然是投票的核心力量,远超其他年龄段的学生。分析原因,一方面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相比年龄小的孩子,阅读能力较高,阅读的广度和深度都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相比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他们的学业压力小些,阅读时间更充裕。因此,出版界应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视为核心用户,出版更多符合他们阅读兴趣、阅读偏好的优质童书,开拓挖掘出更广阔的市场潜力。数据来源:阅读榜数据分析团队: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推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