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7月31日讯(通讯员 宫秋雨 刘玉冰)2025年7月15日至7月25日,鲁东大学“心源计划”暑期实践团的33名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走进烟台市儿童福利院,开展了为期11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福利院的孤残、智障及多重障碍儿童送上了温暖与关怀,助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此次活动获得了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

(图为“心源计划”实践团成员与指导老师合影留念)
实践团秉持“为学须有本原,致远不忘笃行”的理念,运用专业知识,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元的活动。围绕“成长型思维”和“心理韧性”开展的团辅活动,通过趣味游戏和互动讨论,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思考,让他们明白困难是成长的契机,培养面对挫折时“再试一次”的勇气。

(图为“心源计划”实践团成员进行团辅活动)
在心理关怀层面,实践团依托专业优势,通过OH卡牌、沙盘等心理辅导技术,为孩子们搭建起表达内心的桥梁。志愿者们以耐心与共情,引导孩子们在卡牌联想中诉说困惑,在沙具摆放中构建内心世界,让那些难以言说的情绪得以自然流露。有位福利院老师感慨:“孩子们以前总是怯生生的,现在会主动拉着志愿者分享想法,眼神里的光都亮了。”手工制作环节中,树叶画、捏橡皮泥等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他们用简单材料创作出富有童趣的作品,在创作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图为“心源计划”实践团成员进行团辅活动)

(图为孩子们创作的树叶画作品)
7月25日,活动在温馨的结束仪式中圆满落幕,实践团指导教师辛素飞、刘玉冰,以及烟台市儿童福利院赵飞主任出席参加。实践团成员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温暖瞬间:孩子们编排的心理剧《摘下面具,拥抱自我》,以稚嫩却真挚的表演,再现了从胆怯到勇敢的蜕变过程;集体手势舞《明天会更好》动作整齐划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活动作品展览区里,数十件树叶画、橡皮泥作品错落陈列,每片树叶的拼贴、每块彩泥的塑形都藏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无声诉说着11天的成长。

(图为心理剧《摘下面具,拥抱自我》表演片段)

(图为手势舞《明天会更好》表演片段)
烟台市儿童福利院赵主任在仪式上表示:“实践团用专业与爱心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滋养心灵,更播撒了希望。”实践团带队老师辛素飞也提到,十一天的陪伴是双向成长,志愿者们在守护孩子心灵的过程中,更深刻理解了“心理关怀”的分量。未来,实践团将持续整理活动资料,形成儿童心理成长案例集,为后续公益服务积累经验,让“心源”的温暖延续更远。

(图为结束仪式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