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承载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
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上,如何抓好“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为“走在前·开新局”贡献烟台力量?
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战略引领,需要引导一座城的人向着同一个目标、沿着统一的路径飞奔。
2021年,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节点,烟台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烟台市委关于构建“1+233”工作体系的决议》,细化明确了3年阶段目标、工作重点、实施路径、办法举措,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
在变局中率先破局,在困境中杀出血路。去年以来,烟台上下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十大创新”要求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六个新跃升”、十二项重点工作,加快构建“1+233”工作体系,在势起步疾的登攀之旅中接连实现突破、创造历史。
这是时代的声音,更是一座城市勇攀高峰的回响。“烟台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三核’之一,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扛起打造‘山东发展重要增长极’的职责使命,在强省建设中率先走在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傅明先到“双报到”社区宣讲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时如是强调。
眼下,奔跑的烟台依然保持着“重振重塑”的良好势头,格局高远、活力四射、动能澎湃。
扛起使命担当
为打造重要增长蓄后劲争先机
新征程上,如何扛起新使命?目标如何明确?路径如何规划?这关乎一座城市的未来。
“1+233”工作体系是站在全国、全省视角审视烟台的战略抉择,是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的战略抉择,更是一座城市启航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战略抉择。
这是站在全国看烟台的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向全党发出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号召,我们必须坚决响应,在新征程上奋力担当作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要在启航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重大历史节点,努力实现高点起步、精彩开局,为烟台发展行稳致远打牢基础、积蓄后劲、争得先机。
这是站在全省看烟台的抉择——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走在前、开新局”大会主题、“六个新跃升”奋斗目标,围绕十二项重点任务作出全面安排部署。
格局决定结局,标准决定水准。烟台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三核”之一,我们必须扛起打造“山东发展重要增长极”重任,树立“三核”境界、格局、标准,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这是站在烟台看烟台的抉择——
开局关系全局,起势决定胜势。市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确定了“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我们必须抢抓开局,细化明确今后3年阶段目标、工作重点、实施路径、办法举措,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大道如砥,行者无疆。突出加强党建引领这一根本,抓好动能转换、乡村振兴两条工作线,加快中心城区、产业园区、海洋经济示范区“三区”建设,强化民生改善、营商环境、风险防控三项支撑保障——“1+233”工作体系连接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这一抉择,源于奋进新时代的使命情怀,始于打造山东重要增长极的责任担当,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基于现实忧患的重大考量,更是这座城市迎风奔跑的风向标。
方向锁定,目标明确,关键在干。围绕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烟台配套出台了制造业强市建设、县域经济、乡村振兴、园区发展、服务业突破发展、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24个三年行动方案,同时完善了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常态化正风肃纪反腐、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优化营商环境等保障措施,逐项工作明确目标方向、工作举措,细化时间表、路线图,确保落实到位。
拓展发展格局
一条工作线锚定涅槃重生赛道
走在前、开新局,需胸怀大局、格局高远、敢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三核”之一,烟台如何答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这一时代命题?
拓展视野、放大格局!从“1+233”工作体系来看,烟台把动能转换作为两条主线之一,合力攻坚、全力突破,扭住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放松,向着全省率先实现“五年取得突破”目标阔步前行。
如何沿着动能转换工作线实现涅槃重生?向七个领域发力冲锋!
奋力振兴县域经济
县域是烟台发展主体板块,县域兴则全市兴。烟台把振兴县域经济摆在动能转换首要位置,启动实施了振兴县(区)域经济三年行动,逐个区市明确对标目标和主导产业,推动县域综合实力和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在全国全省排名赶超进位。
大力提升产业能级
综合考虑产业基础优势和未来发展趋势,烟台提出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9”,就是培育绿色石化、有色及贵金属、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航空航天九大产业。力争到2023年,培育形成2个2000亿级、4个千亿级和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N”,就是培育壮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N个前沿性产业,打造创新策源地,培育未来增长极。
梯次培育企业方阵
企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体。烟台提出大力培育规上、上市、高新技术、外资、高成长性、国有及控股“六型企业”,建立服务企业专员制度,逐步形成各类企业梯次培育、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格局。
精准开展“双招双引”
烟台提出聚焦产业链培育,瞄准三类500强精准招引,努力实现量质齐升。
全力推进科技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围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烟台提出加快建设多层次高能级科创平台,滚动实施“千企技改工程”。
持续强化数字赋能
数字经济正日益成为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围绕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烟台提出建设山东5G网络示范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园,培育橙色云等本土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智慧城市、数字城市。
着力推动低碳发展
烟台提出规划建设“双碳”创新区,争办“双碳”国际论坛。争创“国家无废城市”试点,实现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分步实施核能综合利用,核能供热能力达到3450万平方米。
奋斗创造人间奇迹。敢蹚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风景。以什么样的姿态疾驰动能转换赛道,决定着动能转换成色。
去年以来,烟台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发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2021年,召开全市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执行能力锤炼过硬队伍大会,开展了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执行能力、锤炼过硬队伍集中行动,广大党员干部实现了精神状态进一步提振、执行能力进一步提高。2022年,召开全市“明方向明规矩明底线、强担当强本领强执行”大会,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把干部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明方向为干事前提,以明规矩为立身之本,以明底线为从政坚守,以强担当为内生动力,以强本领为能力要求,以强执行为效果保证,全面激发谋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最大潜能。
负重前行,收获精彩,烟台靠的是:干则一流的过硬作风和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
乘势而上跨越发展
“拼”出高质量发展澎湃新动能
“青霄有路终须到”,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的大道上,动能澎湃的烟台正乘势而上跨越发展。
海洋工程装备、核电装备入选首批1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清洁能源、汽车光电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2个一类新药和2个其他类新药获批上市;“苹果优质高效育种技术”等4项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等3项科技成果入选山东“十大科技成果”;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861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科技领军企业总数达到26家,万华化学、艾睿光电、杰瑞石油包揽省科技领军企业前三名……
质量在提升,后劲在增强,活力在释放……烟台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战略支点,正“拼”出高质量发展澎湃新动能。
产业集群加速培育
拓展海洋、双碳两条“新赛道”
海洋经济新赛道,烟台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18处,占全国1/9。正在大力实施“百箱计划”,加快布局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设施,争创全国深远海智能养殖示范区。大力发展海工装备,今年将参与组建中国海洋科技集团北方总部,打造海工装备自主创新集成基地。
“双碳”发展新赛道,系统推进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市政网、生态网“五网”融合,打造“一谷一区一岛一港”双碳实践载体。
科技创新引擎加速释放动力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奋进的烟台,有着登顶望远的高度、跑赢时间的速度和突破进阶的力度,必定能在打造山东重要增长极的新征程中披荆斩棘、破浪前行。
YMG全媒体记者 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