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仙境,钟灵毓秀。
春天,仰望“璀璨的夜空”,奔赴“星辰大海”;春天,躬身“耕海牧渔”,奏响“海上牧歌”;春天,脚踏“希望的田野”,赓续“春天的故事”。
看,接续奋斗的路上,你牵着我的手一起向未来;听,春暖花开的时节,千朵万朵澎湃着同一个梦想。
福山福地,“繁英素雪春千亩。照帘栊,开遍花朝前后。”4月16日,“太空出差三人组”平安归来!在王亚平的家乡——烟台市福山区,11万亩樱桃花汪洋如海,在春风中甜甜吟哦着航天英雄凯旋之歌。
“离家这么多年,最心心念念的还是我的家乡。想念门楼水库旖旎的风光,想念漫山遍野娇艳欲滴的福山大樱桃。”烟台姑娘王亚平心心念念的大樱桃,再有一个多月就要成熟了。


樱桃是“北方春果第一枝”,“万颗真珠轻触破,一团甘露软含消。”福山大樱桃至今有150多年历史,种植面积达11万亩,发展成为全区特色主导产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中国大樱桃第一镇”张格庄镇大樱桃种植面积2万余亩,全年总产量3000万斤,年产值超5亿元。
陪伴王亚平长大的“家乡味道”,还有烟台苹果。在为期6个月的在轨飞行中,天和舱内定向摄像机记录下了航天员们吃水果的日常,其中,就有产自烟台的苹果。而头顶“冲天辫”一边工作,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苹果的王亚平十分抢镜,让大家看到了烟台姑娘的豪爽,也让烟台苹果在太空“火出圈”。
眼下,莱州市琅琊岭的2000亩苹果花正迎风绽放。“今年我感觉不错。目前看,这个花量从坐果量看,我们的苹果能达到预期要求的总产量八百万斤,每亩地平均在4000斤以上。”莱州琅琊岭小龙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景波如是说。

回望烟台苹果的百年崛起之道,在一次次与市场的博弈中,烟台苹果品种“脱胎换骨”,“中国果业第一品牌”的名头越叫越亮。当前烟台苹果亩均毛收益达8311元,较2019年提升了3.5%。栽植维纳斯黄金、王林、双馨等苹果品种的新植园,每斤净利润在1.5—10.5元之间。按每亩3万元投资计算,3年左右即可收回投资。
烟台苹果种植业的发展,带动了烟台二、三产业的发展,果品加工、贮运和流通为社会提供了上百万个就业岗位,形成了以苹果市场销售为龙头,以生产、贮藏、加工和旅游为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带动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被王亚平带上太空、率先进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目录、获准筹建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入选国家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品牌价值破150亿……在151年的悠悠岁月里,在仙气缭绕的人间仙境与鲜美至味的人间烟火间,一枚枚“烟台苹果”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圆梦太空,飞入寻常百姓家,以浓墨重彩续写着新时代的“仙果奇缘”。
2022年,与烟台苹果一起入选首批“好品山东”品牌的还有莱阳梨。“莱阳梨,甜似蜜,谷雨花开白如玉。一树梨花一树雪,纯洁无瑕绽生机……”这几天,《莱阳梨花颂》正澎湃在“中国梨乡”的万亩“香雪海”。
“这是所有梨树中岁数最大的,今年花开得挺好,又是个丰收年。”莱阳梨核心产区——照旺庄镇,梨乡风情旅游度假区的贡梨园内,树龄400多岁的梨树王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芳华不老,再一次换发勃勃生机。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对梨农谭炳岐来说,最高兴的是年年看着“不老的芳华”酿成“绵长的甜蜜”:梨树王结出的果实格外受欢迎,每一年丰收季节,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专门前来品尝梨王的滋味。

“以花为媒、以梨兴业、以旅助农”,已成为梨乡莱阳一张靓丽的名片。目前,莱阳市梨种植面积6.56万亩,总产量13.8万吨。2020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莱阳梨”品牌价值达到8.43亿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神奇的北纬37度线上,1038公里仙境海岸线的怀抱里,于绿水青山间,各类果树陆续迎来盛花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仅将烟台大地装扮成为花的海洋,也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形神兼美,生生不息。”乡村振兴,既要“诗意想象”又要“观照现实”,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烟台提出,要更加注重产业丰美、环境秀美、乡风淳美、社会和美、生活富美,全力打造具有烟台特色的新时代“五美”乡村。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2022年是烟台重振重塑的攻坚之年,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基之年。要把乡村振兴这件大事办好办扎实,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让全产业链迸发新活力,并加快形成强大合力,才能把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成色转化为最广大农民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农村美了,农民富了,农业强了,咱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了,背井离乡的游子回乡创业了,一批批投身乡村振兴的实干家和创新人才来了,更多的游客也来了。”一句话,道尽乡村振兴之精髓。
“人间四月春正好,谷雨一到百花鲜。”听!仙境花海,正澎湃着乡村振兴“春天的故事”。
(胶东在线记者 邬勇 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