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天后行宫,大海女神的家

来源:胶东在线  2022-02-10 10:56:58
A+A- |举报纠错

  在中国,有海的地方大抵都会有一座天后宫。那是海神娘娘的家,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以海为生的人们最质朴的希望。

  一千多年前,正值花信之岁的莆田湄洲岛女儿林默因救助海上渔民而罹难,由此羽化升仙,成为了渔民们所崇敬的大海女神—妈祖。而妈祖得道一百多年后,一艘航船从东南福建驶向了北方,停驻在了长岛列岛旁。大概是船员们早已听说了蓬莱仙山的神话,知道这里就是上古时代神仙们居住的地方,他们便将一尊铜制的妈祖像供奉在了庙岛上。于是,北方有了第一座显圣宫妈祖庙。在此后的漫漫光阴里,妈祖在烟台的“家”越来越多,她的灵气也一直留在这片海域,庇护着守望在渤海湾口的烟台城。

  在今日的烟台市博物馆的斜对角上,一座红墙碧瓦的闽式建筑悄然伫立。它好似一位闯入异乡的曼妙女子,是那样独特,却又毫不在意旁人的目光。它的南面是川流不息的南大街,是喧腾不休的万达广场,而谦默的所城里则在不远处与它殷殷相望。它们都曾是烟台老城中轴线上的标志,只是因为时光的轮转逝去了旧日的辉煌,但骨子里的贵气却依然浓郁。

  这座始建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的烟台天后行宫,是北方仅有的一座保存完整的闽南风格的庙宇建筑,亦是烟台老城留存在繁华闹市中的一枚朱砂痣。

  一走进天后行宫,我便被那峭拔挺立的山门所震惊,其华丽繁复的装饰,将我脑海中一路所见的北方建筑的古朴庄重一扫而尽:屋脊所贴琉璃瓦绘着鸟兽人物图案,脊上两端各有一条金龙,弯折如波涛的龙身仿佛就要从屋顶上腾空飞起。山门中间是三间高起的宫殿样式的斗拱,支撑用的梁柱竟然采用了极为繁复的狮形撑斗的雕刻技艺,狮子的造型饱满生动,而上面列着的人物花卉、祥禽瑞兽的艳丽图案,更让人眼花缭乱。支撑山门的两根檐柱也雕刻着蟠龙,朱漆的两扇大门上绘着的门神,是怒目圆睁的哼哈二将,虽然颜色已经斑驳,却仍看得出工笔精细,而整座山门几乎是浓缩了天后行宫的建筑精华。

  立于天后宫前,我久久沉吟叹息,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言语来表达内心的震撼。我也无法想象,当日营建这座殿宇时,究竟耗费了多少金银财物,用尽了多少能工巧匠的心机。

  晚清时代的烟台,已经成为山东沿海的良港,各地的船帮都来到这里,一时经济富庶,商户遍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站。故而,会聚在此的闽籍商旅们合力营建起了这座天后宫,把他们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在烟台闯荡事业的热情,融在了一起。

  修建天后行宫的砖瓦木石都是他们特意从福建采买来的,就连精雕细刻的梁柱,也是请良工巧匠预先雕刻、彩绘,然后装载上船,乘风破浪,送至烟台,最后按照图纸装配而成。这座海上运来的天后行宫,在当时被称作“鲁东第一工程”。

  当夕阳的金光斜洒进院落时,我忽然发现,烟台的天后行宫竟是坐南朝北的。不由暗想,这恐怕是因为烟台沧海在北,故而要让天后娘娘面向北方的缘故。可是,我又陡然想起那日探访奇山所时曾听说,烟台的天后行宫原是临海而建,庙前的大道乃是烟台最古老的街。由此看来,眼前这座营建于百年前的天后行宫并非烟台城内最早的天后宫旧址。

  于是,我又在烟台城内开始了新的寻觅,终于在天后行宫的西北方向,在高楼耸立的北大街边,看到了一座沧桑孤寂的老戏台。这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天后宫仅有的遗存,在老烟台人的口中,称之为大庙。大庙前的北大街曾是这座城最繁华的商业街,而每逢春节、元宵,以及天后圣诞、仙逝之日,烟台会举办盛大的庙会。那时候,大庙前的戏台上要连演三五天的大戏,街巷间挤满了商贩,热闹非凡。

  如今,北大街上的老旧建筑早已变成高楼大厦,只有挂着文物商店招牌的房屋旁,协增昌绸缎百货店的旧址还依稀可辨。而我凝望着两百多年的古戏台,轻抚那被岁月侵染的楹柱,看着那些虽不甚华丽但亦有闽南风采的梁上彩绘,不禁遐想起它当年的风采,感怀于烟台人对妈祖的敬爱。而就在刹那间,一个念头闪进了我的脑海:

  也许,在烟台人接受妈祖文化、崇敬妈祖娘娘的同时,这位南来的大海女神也早已爱上了烟台的海。

初审:宋佳千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评论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