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烟台100个历史人物 | 辛冠吾

来源:胶东在线  2021-11-29 11:48:15
A+A- |举报纠错

  辛冠吾(1908~1946),名可汉,字冠吾,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人。1934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牟福边党委成立后,任宣传委员。1935年,辛冠吾受组织委派,以教学为掩护到福山珠玑村开辟工作。他创办了刊物《新路》,宣传革命主张;他在教员中发展党员,成立支部,撒下了革命的种子。1936年,因组织暴露,辛冠吾被迫离开珠玑村,到牟平上庄小学任教,负责党的交通联络工作,并继续办《新路》。1938年秋,辛冠吾冲破顽固派重重封锁和阻挠,到达蓬黄掖抗日根据地。初任职于北海专署。1939年,转至蓬黄战区指挥部。历任班长、中队指导员、北海独立营教导员、特务大队政委、团宣传科长、敌对敌工科长等职。1943年,调任东海军分区敌工股长。

  辛冠吾胆识过人,智勇兼备。战时他总是亲临前线,除了喊话开展政治攻势外,还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对敌劝降,屡建奇功。1944年秋,胶东军区发动了强大的秋季攻势。8月24日,在攻克牟平重镇水道据点的战斗中,辛冠吾通过喊话,使驻水道西山据点伪军一个中队缴械投降。8月26日,东海军分区部队乘胜包围了牟(平)、水(道)之间的玉林店据点。为了瓦解敌军,减少伤亡,辛冠吾再一次亲临前沿阵地喊话。当时辛冠吾的名字已经广为传开,东海伪军差不多都知道有个很厉害的辛股长。玉林店的伪军听到喊话后,在碉堡里答话:“要我们投降得请辛股长来。”为了战斗的胜利和同志们的安全,辛冠吾只身入虎穴,迫降敌人。

  1944年11月6日,东海军分区接到报告,威海刘公岛伪军600余人在教官郑道济率领下反正,在双岛港登陆时,被八路军地方武装阻挡于双林前村,两军对峙,形势紧张。辛冠吾奉命兼程赶到双林前村,立即同郑道济举行会谈。经过磋商,双方达成协议:这支部队保留原编制,开赴根据地整训。不久被编为胶东军区海防支队。就这样,辛冠吾依靠党的崇高声望和正确政策,引导这支举棋不定的队伍走上了抗日救国的光明大道。

  1944年底,辛冠吾调任胶东军区敌工部副部长。不久接受了一个更艰巨的任务,就是打入平度城伪军绥靖第八集团军王铁相部。主要任务,一是摸清平度城工事构筑、兵力部署等重要军事情报;二是伺机争取王铁相部投诚。深入敌人心脏策反、搜集情报,危险随时可能发生。经过长时间努力,辛冠吾取得了王铁相信任。在日寇投降后,在王铁相感到大势已去,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辛冠吾趁机做他的工作,并透露了自己的身份。王铁相也有投降八路军的意向。但就在这关键时刻,蒋介石派人给王铁相送来一信,任命他为第九军中将军长,要他坚守平度,迎接“盟军”和“国军”在青岛登陆。王铁相像捞了一根救命稻草,立即召开会议,宣布改变番号,并准备陷害辛冠吾。辛冠吾见劝降已无可能,机智地返回胶东军区。胶东军区根据辛冠吾提供的情报,制订了作战计划。1945年9月8日,山东军区第五师第十三团、第六师一个营、警备第五旅等部队向平度城发起总攻,全歼守敌6000多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共两党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7日,双方同时发布了停战令,并在北平成立军事调处指挥部(简称“军调部”),由国民党、共产党和美国三方代表成立“三人小组”。军调部二十一小组高密小组,负责调处胶东国共两党的矛盾,三方代表是国民党的黄靖(正)、李先良(副),共产党的武可久上校(正)、辛冠吾中校(副),美方的逖克(正)、摩尔(副)。从此,辛冠吾为国内和平事业,朝夕奔波在胶济线上。他唇枪舌剑,与美蒋代表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次又一次挫败美蒋阴谋,维护了共产党的严正立场。1946年5月20日,辛冠吾由高密乘火车返部述职,路经蔡家庄国民党暂编十二师赵保原驻地时被卑鄙地绑架了,敌人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他英勇不屈,就义在敌人屠刀下。(资料提供:中共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

初审:时闻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评论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