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己午(1915—1942),原名于纪武,于己午、余己午都是他参加革命后根据谐音用的化名。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曾任西海地委书记并先后兼任西海指挥部、西海军分区政治委员。
1934年,于己午考入济南师范学校。1935年,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在党组织的教育下,思想觉悟提高很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于己午和党组织派到胶东的林一山取得联系,积极策划举行武装起义。1938年3月,到达敌后抗日根据地,初在胶东特委战委会工作。1939年夏,任胶东区党委秘书长,后又兼任政府工作部部长。
1941年3月,任西海地委书记并先后兼任西海指挥部、西海军分区政治委员。对开辟和建设西海大泽山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于己午重视抓宣传工作。到西海后,他倡导出版了党报《西海导报》和党刊《团结》,并亲自为党报、党刊写了发刊词。报刊的重要稿件,他也亲自审阅。
1942年冬,日军纠集了两万余人,对胶东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11月中旬,在东海地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马石山惨案”,紧接着,转移兵力,向西海根据地合击。西海领导机关经与主力部队联系后,决定向东转移,向山东纵队第五旅靠拢。12月21日夜,于己午率西海领导机关从满家(今属平度市)出发,经过一夜急行军,22日到达夏甸(今属莱西市)附近的柳连庄,与敌遭遇,回撤至萌山地区,被敌人四面包围。当即决定,由司令员赵一萍、政治委员于己午、参谋长于一心各带一个排,掩护机关突围。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最后,终因寡不敌众,于己午壮烈牺牲。(资料提供:中共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