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烟台100个历史人物 | 马少波

来源:胶东在线  2021-11-29 11:47:36
A+A- |举报纠错

  马少波(1918-2009),原名马志远,笔名苏扬、红石等,山东莱州人。1931年,创办了文艺杂志《天外》半月刊,自任主编,传播爱国民主思想,在广大青年中起了激发爱国热情、扶正祛邪的作用。

  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3月,中共掖县县委领导玉皇顶抗日武装起义后,马少波参加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是年秋,“三支队”创办了胶东第一份综合性刊物《海涛》,马少波作为编辑委员,积极参与其中,大力宣传党的抗日政策。

  为了唤起民众共同抗日,胶东区的广大知识分子,利用办学校、办报刊、演戏剧等各种形式,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1938年9月,中共胶东特委为加强对宣传组织的领导,成立胶东文化界救国协会(简称“胶东文协”),领导文化界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创办了一批刊物,建立了各种剧团,还把民间艺人组织起来,形成了一支抗日文化大军。马少波先后担任“胶东文协”常委、会长,胜利剧团团长,以及《胶东大众》《胶东青年》等刊物的主编。

  在马少波的革命文学创作生涯中,第一个多幕话剧《指挥》名列胶东文艺评奖榜首。在战争年代,先后改编、创作了《吴蜀和》《木兰从军》《太平天国》等一大批剧作。其中,《闯王进京》是较早的正确表现农民革命题材的优秀作品之一,当年为部队演出时,台上台下此呼彼应,掌声雷动。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林浩看了演出,亲自接见马少波和胜利剧团全体同志。1948年,马少波调中共山东分局宣传部兼办省文联。

  新中国成立后,马少波任中华全国戏曲改革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秘书长。此后,马少波长期从事戏曲理论研究、戏曲改革工作和文学艺术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1998年,马少波将多年残存的著作、手稿及个人收藏的文化珍品万余件,无偿捐赠给烟台市博物馆。2009年11月,在北京病逝。(资料提供:中共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

初审:时闻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评论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