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队工作中,他智勇双全、多才多艺,善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政治工作的威力,显著提高了广大指战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为彻底消灭与日寇勾结的顽固派部队,为解放牙山地区作出了贡献。他牺牲后,胶东公署决定将烈士家乡所在的大榆庄区命名为雨村区。他是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中八路军胶东军区第五旅第十五团政治委员苗雨村。
学业优异报效国家
苗雨村,曾用名苗培之,山东栖霞人。1913年出生,7岁入学读书,高小毕业后,考入栖霞县立中学。1934年考入青州乡师就读。苗雨村在校期间,各门功课成绩优秀,尤其作文和绘画课出类拔萃。在青州乡师就读期间,他阅读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苗雨村写下《不做亡国奴,坚决抵抗到底》作文,深深打动了老师和同学,被老师张贴在学校壁报栏上,引起学校地下党组织的关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从此苗雨村更加积极地参加各项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成为“民先”的骨干分子。
1937年乡师毕业后,苗雨村受党组织的安排,到威海中学任教员、教导主任,成为学校“民先”负责人之一。1938年1月,他积极参加胶东特委组织的威海起义,旋即又与其他同志共同组织发动了荣成埠柳乡校武装起义。起义队伍被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路指挥部第八大队,苗雨村任政委。2月13日,参加了攻克牟平城和震动胶东的雷神庙战斗。
常胜儒将智勇双全
1938年12月,苗雨村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第六十一团一营三连政治指导员、第八大队政委、《军人周报》主编。1939年5月,苗雨村所在的六十一团一营与六十四团一营强攻驻栖霞古镇都的1000多名敌兵,首战告捷。5月26日,苗雨村所在部队增援攻打莱阳城的友军,经过一夜鏖战,驱敌出城,逃窜穷寇大部被歼。
苗雨村在第五支队政治部主编《军人周报》时,报纸图文并茂,曾有军旅作家、画师之称。1939年,第五支队改编为第五旅,苗雨村相继担任旅政治部副秘书长、秘书长,协助首长处理日常事务并出谋划策,成为首长的智囊之一,一度有“小诸葛”美称。此后两年多内,苗雨村所率之部屡战屡胜,击毙之敌、缴械之武器,不可胜数。
1940年,苗雨村任五旅十四团政治部主任、团副政委。该团在反投降期间,指战员情绪高涨,作战勇猛,战斗力强,与苗雨村杰出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1941年春胶东反顽战役中,十四团发挥政治工作的威力,彻底消灭了名为抗日、实与日寇勾结的顽固派部队,为解放牙山地区作出了贡献。1941年秋到1942年春,十四团取得了平度县大泽山地区反“扫荡”的胜利。1942年5月,苗雨村带领部队拔除了栖霞县二十里堡的敌伪据点,打通了东、西海两大解放区的联系。
在胜利捷报频传的同时,苗雨村智勇双全、多才多艺名声也很快在敌我双区不胫而走:“苗雨村,赛孔明,指挥到哪里,那里胜。”1942年任第五旅第十五团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血洒疆场光耀千秋
平度东南部的楼子庄(现属平度市南村镇)据点,是伪平度保安第二团冷官荣部于1942年5月设立的。据点内驻有冷部一个营的兵力。此据点设立后,守敌经常外出抢粮抓丁,捕抓中共党政人员,破坏抗战组织,是楔入南海与西海抗日根据地之间的一颗钉子,威胁极大。
为拔掉这颗钉子,胶东军区决定由八路军第五旅十五团会同南海军分区限期攻克,并力争全歼守敌。1942年8月,根据胶东军区的指示,南海军分区副司令员肖镜海、政委刘宿贤,胶东第五旅十五团团长王奎先,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苗雨村等同志参加战斗部署研究,并决定于24日将部队隐蔽到河头、瓦子丘一带,封锁消息,25日出敌不意发起总攻。
8月25日晚9点,按预定方案,三个步兵连和一个骑兵团作为主攻部队从东门发起攻击,佯攻部队在西门通过敌侦探队长将门打开,使八路军顺利突入圩中,东西对进,很快将守敌营部及第九、第十两个连队消灭。经两个小时激战,守敌除营长等少数敌人从东南角逃跑外,大部被俘,战斗胜利结束。不幸的是在战斗中,苗雨村被暗藏身边的敌人推下壕沟浮桥,壮烈牺牲。
苗雨村牺牲后,胶东军区召开追悼大会,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决定将烈士家乡所在区命名为雨村区,出生的村庄命名为苗雨村。在苗雨村的影响带动下,家乡许多亲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弟弟苗培兰后来成为解放军铁道兵一名政委,退休后,根据哥哥战死沙场等真实事迹,创作了革命题材小说《红枫叶》。(资料提供:中共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