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烟台100个历史人物 | 苏晓风

来源:胶东在线  2021-11-29 11:48:09
A+A- |举报纠错

  苏晓风:能文能武的十三团政委

  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旅十三团是解放战争中“济南第一团”的前身,这支部队在抗战中屡建战功,威震胶东。1940年4月至12月,苏晓风担任该团首任政委。不幸的是,1940年12月21日,十三团团部遭日伪军偷袭,战斗中他和团长李绍桥双双牺牲,让胶东军民无不扼腕叹息。

  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苏晓风(1915-1940),原名张尔乙,蓬莱潮水一村人。他自幼天资聪慧,小学时各科成绩均名列班级前茅。1932年苏晓风考入北平市河北中学,1933年休学回家乡,在潮水小学任教,1934年又考入北平镜湖中学三年级插班。在北京求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和马列主义著作,逐步接受了革命思想。1935年苏晓风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并于1936年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下简称“民先”)。

  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学校停课,苏晓风回到家乡潮水镇新民小学任教,同时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联络其他进步教师创办了《潮水日报》,宣传抗日救亡。《潮水日报》是蓬莱早期的报纸之一,它向民众揭露日军罪行,宣传了抗战必胜的道理。9月,中共蓬莱县支部以“民先”队员为骨干,吸收进步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组成蓬莱县战地服务团(后改为抗战服务团)。不久,这个组织就发展到全县,成为公开的抗日救亡团体,苏晓风在三区建立了“民先”区分部。他组织进步师生成立抗日救国宣传队,教唱抗战歌曲,排演抗战剧目,创办民众夜校,讲演抗战形势,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政治指挥出类拔萃

  1938年2月5日,苏晓风动员潮水镇镇长带领“乡校”武装参加起义,将队伍拉到潮水南面的中营村进行整顿。2月10日,苏晓风等人带领潮水乡校100多人到车夼村参加了蓬莱抗日起义部队,合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3月,苏晓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三大队扩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苏晓风任第一大队政委,3月4日、18日,他们两次率领部队参加攻打蓬莱城的战斗。5月,中共蓬莱县委任命苏晓风为第九大队政委。

  1938年9月,胶东起义部队统一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苏晓风奉命到一支刚收编的国民党地方游击队任教导员,到任后他对部队进行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教育,很快改变了这支队伍的面貌。同年苏晓风调任交通营任营长兼总指挥,奉命护送去鲁南学习的地方干部,他率部周旋于敌人碉堡之间,出色地完成了护送任务。

  1939年9月山东纵队成立了十三团,1940年4月山东纵队五支队十三团团部在招远霞坞村成立,苏晓风任第一任政委。他和团长李绍桥密切配合,加强了部队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使十三团很快成为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团部成立不久,他和团长就率部投入薄石山战斗,一举将顽固派赵保原的两个团击溃,十三团在胶东声威大震。

  日军在胶东地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扫荡,是1940年“六一”大扫荡。6月1日,日军从青岛、烟台、招远、掖县、潍县、平度等地,调集5000余人,在日军独立第五混成旅团长秋山义瓮少将的指挥下,兵分多路对胶东地区平、招、莱、掖及蓬黄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持续20余天的大扫荡。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在地方武装和广大群众配合下,粉碎了敌人的扫荡。6月15日,第五支队十三团、十五团各1个营,在北海独立团和栖霞县大队配合下,在栖霞县雷山北麓设伏,袭击扫荡栖霞城的日伪军,战斗自下午3时激战至深夜,歼敌70余人。7月6日,驻烟台日军绀野部及伪军一部,携带轻重机枪5挺、迫击炮2门,由福山出发,纠合驻蓬莱大辛店伪警备队200余人和国民党顽固派高炳旺部200余人,兵分两路,联合向艾崮山区抗日根据地石门口一带进犯。在苏晓风和团长的带领下,第五支队十三团在双山对日伪军进行反击战。十三团一营抢占双山高地后,居高临下打乱了敌人的队形。日伪军在重机枪、迫击炮和掷弹筒的掩护下,向我双山阵地发起猛烈攻击。我军连续打退敌人7次冲锋,始终坚守着阵地。经8个小时的阵地争夺战和白刃战,击退日伪军的进犯,毙、伤日伪军60余人。

  身先士卒建战功

  1940年下半年,胶东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多次给予扫荡的日伪军以重大打击。7月底,第五支队一部攻克了黄县黄城集据点,毙、伤伪军90余人。9月11日凌晨,十三团在半壁店设伏,采取“围点打援、引蛇出洞”的战术待机消灭敌人。上午10点许,招远日伪军90余名,配有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二挺,乘三辆汽车前往道头增援,当敌人汽车驶入埋伏圈内,十三团埋伏的部队猛烈开火,浴血奋战。战斗历时30分钟,毙、伤日伪军40多名,击毁、烧毁敌汽车各一辆,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掷弹筒9个,步枪40余支,子弹4000余发。十月,他们率部参加了平度良蒙山战斗,苏晓风带领三营七连战斗在阵地最前沿。战斗中他身先士卒的作风使战士们深受鼓舞。

  9月18日,原第五支队改番号第五旅。10月17日,日军独立第五混成旅团第十八大队大岛部纠集日伪军300余人,携带火炮3门、轻重机枪10余挺,分别从平度县城和掖县夏邱堡出发,向平、招、莱、掖抗日根据地发动突袭扫荡。敌人前进途中,多次遭到我军的截击。20日,敌人回缩掖县城途中,又在庙埠河遭我地方武斗伏击。23日,第五旅十三团在独步山和两目山对敌发起进攻,此役共毙、伤日伪军250余人。12月5日,日军第十八大队大队长大岛,又指挥日伪军300余人,到掖县郭家店设立永久性据点。第五旅十三团、十四团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对驻郭家店的日伪军发动围攻,苏晓风和团长率部先后两次冲进村子,经过5个昼夜的激战,击溃日军大岛大佐部300多名日伪军,毙、伤日伪军140多人,俘敌38人,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20多支,部队受到通令嘉奖。

  遭敌偷袭壮烈牺牲

  进入九月以后,部队同日伪军几乎天天打仗,得不到休整,形势非常严峻。郭家店战斗后,十三团奉命向掖县以东的上庄地区转移。1940年12月20日夜,十三团进驻掖县上庄。上庄是游击区,离敌人的道头据点很近,部队抵达后即做出相应部署:团部率一营驻下庄,二营驻上庄,三营驻台上。部队严密封锁消息,加强岗哨,特务连还在上庄北面高地派出军事哨,规定了发生情况后部队的集结位置。由于当地一个熟悉地形的汉奸借着黑夜掩护跑到道头据点告密,21日拂晓,团部突然被日伪军偷袭包围。来敌是道头据点日军渡边小队100多人加伪军200多人,在汉奸的带领下,于拂晓前撇开大路,专走山间小路,并绕过三营驻地,径直奔向上庄偷袭团部。敌军到了上庄北山,先打掉了岗哨,然后分成两路隐蔽地从山上杀来,一路阻击二营,一路直取团部。 在组织突围时,团长李绍桥英勇牺牲,苏晓风为保护机密和掩护同志身负重伤落入敌掌,被敌人抬到道头。当他醒来发现落于敌人之手后,抓起一条凳子向日本人的头上砸去,日军慌忙开枪,他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纪念苏晓风,蓬莱县政府将他的出生地潮水镇所在的十三区命名为晓风区。2006年,他的母校蓬莱潮水小学在百年校庆时更名为晓风小学,并在校园里为他立起了塑像。(资料提供:中共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

初审:时闻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评论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