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烟台100个历史人物 | 孙端夫

来源:胶东在线  2021-11-29 11:48:10
A+A- |举报纠错

  孙端夫:从北大学生领袖到集团军军长

  他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也是开国少将。抗美援朝战争中,他率部赴朝作战,指挥部队与兄弟部队联手,全歼美军步兵第7师31团,创造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歼灭美军一个整团的唯一战例,他就是孙端夫。

  孙端夫(1911-1974),原名孙正谊,山东省曹县人。1921年, 10岁时他到北京培根小学读书,15岁考入北京平民中学,18岁转入大同中学。在读高二时他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预科班,第二年转为正式生,这时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孙端夫。

  当时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中国内忧外患,日本猖狂入侵,整个华北面临着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危险。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孙端夫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被推举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学生代表,并参与组织指挥了北平“一二·九”运动的示威游行。1936年他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他来到山东省福山县中学教书。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任国民党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政训处少校总干事。后来,孙端夫与胶东特委书记理琪相识,逐渐成为至交,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并立志革命。同年12月,他在威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15日,他率领政训处的官兵参加了威海起义。之后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大队长。

  1938年2月,孙端夫和理琪率领“第三军”一大队攻占牟平县城,血战雷神庙,打响了胶东武装抗日的第一枪。1938年8月,任蓬莱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39年9月,任胶东北海指挥部指挥。1940年春天,胶东特委命他前往文登、牟平、荣成一带,组织建立东海指挥部,由他任指挥部指挥兼东海区行政专员公署专员。1941年10月,孙端夫任北海指挥部指挥兼北海区专署专员。

  1942年冬天,日军纠集两万余人对胶东进行大“扫荡”。在艰苦的环境中,孙端夫带领部队坚持进行游击战争,在铁路沿线和日伪“蚕食”地区,积极抗击日本侵略者,为粉碎日伪军的大“扫荡”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4年11月,孙端夫进入胶东区委党校学习。1945年春天,抗战进入反攻阶段,他提前结业,任北海军分区司令员指挥对日作战。克龙口,下蓬莱、黄县,解放胶东重镇烟台后,孙端夫兼任烟台市市长。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胶东军区部队分四路向日伪军发动攻击,他指挥北线部队为胶东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后,孙端夫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七师师长,先后率部参加了孟良崮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等重要战役。1950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七军副军长。他率部与兄弟部队联手,全歼美军步兵第七师第三十一团、第三十二团第一营和师属第五十七炮兵营共一个加强团的兵力4000余人。这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歼灭的唯一一个美军陆军团级单位建制的范例。

  1954年,孙端夫升任第二十七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0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射炮兵指挥部副指挥。1969年9月,调任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74年6月8日,孙端夫在北京病逝。(资料提供:中共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

初审:时闻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评论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