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烟台100个历史人物 | 于仲淑

来源:胶东在线  2021-11-29 11:47:17
A+A- |举报纠错

  于仲淑:蓬莱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

  于仲淑(1903-1987),山东省蓬莱市刘家沟镇安香于家村人。于仲淑自小就勤奋好学,性格刚强,为人正直,嫉恶如仇。他早年在北平求学时,就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进步学生运动,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当了小学教师。

  九一八事变后,于仲淑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活动,被推举为蓬莱县教育会和蓬莱县抗日救国会会长。1935年春,在五弟于眉的指导下,于仲淑组织建立了蓬莱县小学教师抗战服务团,下设宣传队、歌咏队、救护队。他组织教师、学生到全县各地演出话剧、教唱抗战歌曲、讲解战地救护知识,大力宣传抗日。1936年,他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在蓬莱建立和发展民先队组织,传播革命思想。

  1937年8月底,于眉回到蓬莱建立了中共蓬莱县委,并任书记。于仲淑按照中共蓬莱县委准备发动武装起义的要求,在“民先队”增设了军事组,一方面秘密收集枪支,一方面积极开展争取乡农学校的工作。当日军进犯烟台,国民党部队撤退时,他不失时机地争取一部分武装充实到抗日队伍中来。1938年2月3日,中共蓬莱县委发动武装起义,各路起义部队向大辛店以南集结,在西宋家村正式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简称“第三军”第三大队),于仲淑任大队长,于眉任政委。3月4日,“第三军”第三大队直逼蓬莱城下,伪县长张季端见势不妙,开城门迎接起义部队入城。入城第四天,起义部队撤出蓬莱城,返回大辛店不久,“第三军”总部将第三大队番号改为“第三军第二路”,并成立“第三军第二路”指挥部,于仲淑任副指挥。3月18日,“第三军第二路”第二次攻打蓬莱城,伪县长张季瑞和伪军全部缴械投降。3月26日,蓬莱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经民主协商,于仲淑被推举为蓬莱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蓬莱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影响很大,各区“乡校”中队纷纷投奔“第三军第二路”,接受安排。部队不断壮大,蓬莱抗日根据地也逐步得到巩固,为开辟扩大蓬、黄、掖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8年9月,于仲淑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9月18日,山东抗日队伍实行统一整编,“第三军第二路”被编入八路军山东游击第五支队,于仲淑调任北海专署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2年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日寇“扫荡”频繁,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部队军需供给很困难,战士的被服用布难以供应。上级号召纺纱织布,生产自给。于仲淑被任命为北海专署纺织局长,专管纺纱织布。他临危受命,带领北海地区妇救会的工作人员,发动广大妇女动手纺纱织布。当时会纺纱织布的人很少,原料、工具、技术等方面都面临很多困难。面对这种情况,于仲淑带领工作人员一起研究,逐一解决问题,亲自到村里发动群众,进行试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他们找来会纺棉花的老人当教员,教给年轻人干,这样就解决了技术问题。再加上纺纱织布有一定报酬,织布工作很快在全县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部队被服供应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

  1945年8月,烟台解放,于仲淑被任命为烟台市工商管理局局长。10月1日,美军第七舰队欲在烟台登陆,胶东军民与之进行了坚决斗争。烟台市组成谈判组,于仲淑担任翻译,他陪同烟台军、政领导登舰与美军中将罗克、少将赛特尔谈判,提出严正抗议。在烟台党政军民共同努力下,迫使美军放弃登陆计划。

  青岛解放后,于仲淑被调到青岛市工作,历任青岛市文工团团长、青岛市文联戏曲改进会主任、青岛水产实验所所长、青岛市保险公司经理、青岛市政协常务委员等职。1987年1月,病逝。(资料提供:中共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

初审:李里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评论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