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畔的中国】探寻乡村振兴“密码” 山西“网红村”借非遗聚力嬗变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10-22 09:30:16
A+A- |举报纠错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借“非遗文化街”声名渐播,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高瑞峰摄

  中新网太原10月20日电(高瑞峰上官云)剪纸、漆画、木雕、千层底等多个非遗项目入驻,刘家堡村借“非遗文化街”声名渐播,由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出圈”,成为网红打卡地。

  刘家堡村是明代大学士王琼的故里,地处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距离市区近30公里。近年,该村深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打造了非遗文化街区,以“农业观光+非遗文化”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子。

山西太原,刘家堡村将闲置的老院子翻新改造,打造非遗文化街区。 高瑞峰 摄

  “村两委”工作人员吴力军告诉“母亲河畔的中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该村打造的非遗文化街区,融合非遗文化和田园风光,已形成游览、研学、体验、美食等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

  “将村里闲置的老院子统一进行翻新改造,打造非遗文化街和民宿,为入驻的非遗项目免费提供。”吴力军说,非遗进入农家院,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带动了当地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的发展。

  走进村中,街头巷尾大面积墙绘随处可见,一座座非遗项目入驻的院落散布其间。据了解,目前刘家堡村非遗文化街大小项目院落50余个,规划有民宿区、雕刻区、餐饮区、非遗区等,日均客流量可达3000人次左右。

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以“农业观光+非遗文化”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子。 高瑞峰 摄

  该村还通过修车铺、钉盘儿碗、拨浪鼓等几十种农村老行当,老式自行车、录音机、电视机等老物件,及耧儿、犁耙等农具实物,进行“乡村记忆”展陈。

  此外,刘家堡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以赏花休闲、婚庆摄影、乡村旅游为特色,重点推出古朴典雅的新型农家乐及民宿,并推出牺汤、八大碗、小店元宵、沾片子等当地特色美食,打造“市井文化”名片。

  “把非遗传承人请过来,助力非遗传承,同时带动村民参与非遗传承。另外,村集体统一租赁院子,村民有租金收入,还可以在非遗工作室工作;游客增多,更带火了农家乐。”吴力军介绍,全村共540个院子,计划修建100个“非遗小院”,吸引更多的非遗项目入驻。

  “风里雨里,我在刘家堡村等你。”刘家堡村一处院子拐角处有这样一份邀约。目前,借助非遗文化优势,该村成为城市近郊休闲旅行的网红打卡地,并成为了解太原历史文化和地方美食的一处窗口。(完)

初审:李里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