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抗日武装起义地遗址位于蓬莱区村里集镇西宋家村。

西宋家村坐落于艾崮山区东南隅,村庄周围群山起伏,绵延不断。这里的人民具有爱国爱家的光荣传统。七七事变后,村民自发成立了抗日组织“全民抗敌锄奸团”。1938年2月3日,中共蓬莱县委在这里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揭开了蓬莱人民武装抗日的序幕。
全面抗战爆发后,于眉受中共北方局委派回到家乡蓬莱,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于眉的指导下,以“民先”蓬莱县大队为骨干,建立起公开的抗日救亡组织“蓬莱县抗战服务团”,于仲淑任团长。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抗战服务团发动各阶层抗战,抗日救亡运动迅猛发展,很快遍及全县。1937年11月,中共胶东特委委员柳运光到蓬莱,指导成立了中共蓬莱县委,于眉任书记。柳运光还传达了特委关于发动武装起义的指示。从此,蓬莱县的抗日救亡活动重点转入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1938年1月日军占领青岛后,国民党蓬莱县县长董干卿及其官员未战先逃。国民党潮水镇镇长张季瑞纠合原县政府自卫大队,拼凑成蓬莱县临时伪政府。2月3日晚,中共蓬莱县委组织党员和“民先”队员150余人在西宋家村发动武装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于仲淑任大队长,于眉任政治委员。第三军第三大队成立后,全县各区人民纷纷参加,一些国民党乡校武装也纷纷向第三大队靠拢。到2月中旬,起义队伍发展到350余人,有300多支长枪、30多支匣子枪。不久,根据胶东特委指示,第三军第三大队改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路(简称第三军第二路)。
2月15日,第三军第二路到大辛店进行整训,部队扩大到400余人。3月4日午后,部队从大辛店出发,直逼蓬莱县城。伪县长张季瑞出城迎接部队,并表示愿意抗战。由于起义部队领导的斗争经验不足,对伪县长给予警告和教育后,即撤离了县城。部队刚一出城,张季瑞立刻给驻烟台日军写信,请求援助。驻烟台日军当即派汉奸周东华带领180多人开进蓬莱城。第三军第二路决定再次攻打蓬莱城。3月19日凌晨,第三军第二路攻城战斗打响。激战三天,走投无路的张季瑞只得缴械投降。两次攻打蓬莱城的胜利,鼓舞了当地人民的抗战热情,第三军第二路很快发展到11个大队2500余人。
7月,第三军第二路在中共胶东特委和第三军总部的指导下,胜利粉碎了周雍鹤等人的分裂阴谋,纯洁了起义队伍。9月18日,胶东抗日武装统一整编为八路军山东游击第五支队,第三军第二路被编为第五支队第55团和61团。从此,这支人民武装驰骋在胶东大地,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供稿单位: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