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县抗日武装起义地遗址位于龙口市东江街道黄格庄村。

1937年10月,日军入侵山东。11月,国民党驻黄县部队和国民党县长谢宝桢纷纷逃离黄县。值此民族危亡之际,共产党员仲曦东与“民先”队员范心然、丛鹤丹、王纬仲以及国民党黄县政训处的房雨若、宋兆炼(二人都是失掉关系的中共党员)等青年政训员,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号召,在黄县百盈村小学发起成立了黄县抗日救亡团。
黄县抗日救亡团成立后,一面进行抗日宣传,一面秘密收集枪支弹药,酝酿武装起义。经过两个月的工作,抗日救亡团吸收了不少进步青年,并通过蓬莱党组织向中共胶东特委和第三军总部领取了起义部队的番号。这时,救亡团已发展至四五十人。由于缺乏武器,队伍暂时没有集合起来。
1938年1月28日(阴历腊月27日),抗日救亡团在黄县下观庙召开全体成员会议。会议决定,打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的旗帜。1月30日下午4时,起义部队在黄格庄大庙宣布举旗起义。临时推举李希孔(后叛变)任大队长,王子敏任副大队长。当晚,一面写有“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三大队”的大旗飘扬在黄格庄的上空。第二天,部队转移至黄县东南部山区,进驻莱山院。黄县第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正式诞生。
5月,西进的中共胶东特委和第三军总部与东进的八路军鲁东游击第七、八支队在黄县胜利会师。此时,胶东特委领导的莱阳抗日武装第三军第九大队也来到黄县。根据胶东特委和第三军总部指示,第三军第三大队与第三军第九大队和其他陆续到达黄县的抗日武装合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四路。这时,第三军第四路已发展为四五百人的抗日武装,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正规的人民军队。
随着历史的变迁,第三军第三大队举旗的黄格庄大庙早已不复存在,那面飘扬在黄格庄上空的旗帜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当年那片荒芜的土地上耸立的是一幢幢崭新的楼房,这里已发展成一处繁华的商市。(供稿单位: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