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8月12日讯(记者 贾楚航 通讯员 侯俊南 姜骁宸)8月11日,刚在地里干完农活的烟台海阳发城镇发城村村民李凤花急忙来到发城中心卫生院。她出示身份证、测温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带有二维码的小纸条递给医护人员,经过核对后医护人员便开始给她采样。
提起这张小纸条,李凤花笑呵呵地说起它的来历,“因为我没有智能手机,做核酸检测时出示不了健康码。发城镇党委的工作人员知道我的情况后,特意给我送来了这张小纸条,告诉我做核酸检测采样登记时交上纸条就行。”
李凤花所说的小纸条是什么呢?原来,发城镇为了让核酸检测工作不漏一人,在二轮全员核酸结束后,镇党委的工作人员通过走访“查漏补缺”发现,有些村民没有智能手机,而且子女都不在身边,在做核酸检测时无法出示个人信息和健康码,所以他们就没有进行核酸检测。为了让这部分人做到应检尽检,工作人员多次讨论,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我们收集了没有智能手机的村民信息,并把他们的信息做成二维码的形式,再剪成小纸条分发给他们,帮助他们快速通过登记环节。”发城镇组织干事辛高帅告诉记者,除了帮助这部分村民完成核酸检测,他们将“个人信息快速录入”的二维码打印出来后贴在工作人员的后背上。这样,一个个“行走的二维码”走在发城镇各个村里,格外醒目,不仅给想做核酸检测的村民们提供了极大便利,而且还起到提醒作用。与此同时,这些“行走的二维码”在向村民介绍核酸检测工作时,还叮嘱他们做好日常防护和消毒。
温情服务、贴心叮嘱、细致关怀……这一幕幕温情画面,正汇聚成烟台疫情防控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