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红色遗址遗迹 | 胶东日报社旧址

来源:胶东在线  2021-07-30 16:33:00
A+A- |举报纠错

      胶东日报社旧址位于芝罘区虹口路8号(原烟台海岸路19号)。

胶东日报社旧址
胶东日报社旧址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顺直省委和中共中央先后派遣暴露身份的外地党员秘密到国民党胶东军阀刘珍年部队开展兵运。

      1929年秋,中共中央军事特派员胡允恭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在烟台成立了中共军事、警察和地方三个特别支部。党的组织机构加强后,为帮助广大民众了解国内外时局,推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发展,刚成立的中共烟台地方特支和军事特支决定联合创办党报。他们通过地方特支成员许端云父亲的倾力协助,打通与英商仁德洋行关系,利用其印刷设备与信息资源出版报纸。很快,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在烟台的第一份党报——《胶东日报》应运而生。它的筹资、采编、印刷、发行等工作,由许端云负责,主编由军事特支的赫联基(又名赫道述)担任。该报在烟台首创使用五号铅字排版(当时烟台报纸均使用四号字),每日出刊四开四版一张。

      《胶东日报》创办之始,便很好地利用英国仁德洋行与路透社在烟台分社的关系,以及他们先进的电讯设备,收发最新的国内外时政要闻,揭露帝国主义实行经济、文化侵略的本质,控诉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人民的罪行,号召劳苦大众组织起来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其具体版面安排:一版为社论、政论文章和国际电讯,二版为国内本市和外地新闻,三、四版为文艺评论、小说、诗歌、小品等综合性内容。每周六四版为《野火》文艺副刊,“野火社”作为党的外围组织利用《胶东日报》积极开展活动,传播革命思想。因其内容丰富,特色突出,市民争相阅读,发行量最多时达到6000余份,除在烟台及周边地区发行外,还发行至天津、上海和朝鲜等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胶东日报》创刊一个月后,因其影响广泛,引起了烟台反动当局的恐慌,遭到国民党军阀刘珍年部查禁而被迫停刊。为延续革命火种,唤醒全体民众,在许端云的努力下,《胶东日报》易名为《胶东新闻》,以崭新的面孔重新出现在广大民众面前。

       1930年初,蒋介石加强了对刘珍年的控制。刘珍年由“容共”走向了“反共”,开始驱逐在该部的共产党员,并又一次查封了《胶东新闻》,报纸被迫终刊。在极端白色恐怖下,许端云临危受命,担任了中共烟台临时市委书记,继续领导开展地下斗争。1931年2月9日,许端云在市区三马路卿云里一号家中印刷革命宣传品时,被刘珍年部抓捕,后被押送济南国民党山东省第一监狱。8月29日,许端云被国民党军阀韩复榘枪杀于济南。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是国家海洋研究所烟台站办公场所。作为滨海广场红色建筑群之一,胶东日报社旧址已被烟台市政府确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稿单位: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杜家荣)

初审:李里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