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7月8日讯(记者 许加薇)7月8日上午,烟台市芝罘区举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闻发布会,区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林臣通报了全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工作成效。
林臣表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芝罘区始终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一年治标、两年治根、三年治本”的目标要求,以有黑必扫、除恶务尽的坚定决心,持续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持续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落实区、街、居“三级书记”抓扫黑工作责任,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区扫黑除恶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扫黑工作50余次,确保专项斗争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加强对各成员单位的法律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累计开展专题培训2.6万人次,确保全区扫黑队伍执法规范、充满战斗力。
宣传氛围持续浓厚。多角度发动线下宣传,将扫黑宣传范围涵盖所有行业领域、所有场所,特别是对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等黑恶势力易发多发领域,累计悬挂条幅1.7万条,制作发放知识问答读本、宣传彩页等各类宣传品80万份,每年定期举办集中宣传。多维度发动线上宣传,综合运用新媒体,通过主流媒体、公众号宣传专项斗争举报方式、取得成果,发送短信200万条提升群众对扫黑除恶知晓度和满意度,拍摄专题纪录片,获第三届“平安山东”“法治山东”“三微”比赛三等奖,切实营造对黑恶势力同仇敌忾、人人喊打的强大舆论声势。
依法严惩战果突出。建立常态化线索排查机制,夯实属地基础“摸”线索、发挥部门优势“挖”线索、发动群众举报“收”线索,收到的中央、省、市各类线索已全部查结。建立完善侦查、研判、指挥、打击“四位一体”实战机制,综合运用网络远程取证、职能监察预警、大数据侦查,共破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2起,侦破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5起、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6起,累计侦破涉黑涉恶九类案件329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97名,抓获涉黑涉恶在逃人员206名,查扣涉案资产约8亿余元。全区刑事警情和治安警情较专项斗争前分别下降54.3%和43.7%,日均刑事警情始终保持在个位数,社会治安持续好转。

“打伞破网” 成效显著。主动作为、积极履职,坚持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坚持把涉黑涉恶线索核查作为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严查快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专项斗争以来,纪检监察部门与公安机关强化协作,对公安机关定性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全部同步介入,按照“两个一律”“一案三查”的要求,把深挖问题线索摆在重要位置,整合办案力量,组建工作专班,确定包案领导,聚焦关键性环节,紧盯“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循线深挖,全力“打伞破网”,党员涉黑涉恶腐败问题24起24人,查处黑恶势力保护伞问题12起12人。
行业整治扎实有效。印发《芝罘区重点行业领域涉黑涉恶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各行业领域牵头部门全面发动群众举报涉黑涉恶线索,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先后开展3轮集中整治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0000余人次,依法依规处置各类案件500余次,切实增强了对黑恶犯罪的“免疫力”。政法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办理黑恶案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函提醒相关部门堵塞监管漏洞,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政法各单位共制发“三书一函”47份,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按照提示建议要求已全部完成整改,有效清除行政监管盲区。
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一是构建依法打击机制。坚持以法治思维为统领,先后制定涉黑涉恶案件会商、联席会议、案情通报、提前介入等工作机制12项,充分发挥办案一体化优势,确保涉黑涉恶案件办理提质增效。二是构建源头防控机制。健全政法机关与行业主管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公安机关分别与住建、教育部门联合制定《工程建设领域协同作战机制》《警校联动协作机制》,完善问题通报、联合培训等常态化管控措施,切实筑牢防范黑恶势力的制度篱笆。三是构建基层治理机制。持续开展软弱涣散村居党组织整顿工作,完善“一清单六规范”标准化体系建设,修订规范化建设“3+1”制度文件,落实“四议三审两公开”制度实施方案,完成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清出问题村“两委”干部10名,实现以制度推动村居各项工作常态化规范落实。
下一步,芝罘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将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市、区委要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改善社会治安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