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6月11日讯(记者 邬勇)穿戴鞋套、发帽、防护服防护帽,换上特制胶靴,经过风淋间,踏进水槽,洗手、消毒、烘干,走进生产车间,大家终于看到了一幕:原料、分级、清洗、加糖、速冻、冷藏……,在这里,一枚枚草莓正从传送带上走向老百姓的餐桌。这个过程中,液氨扮演了重要角色。6月9日上午,记者跟随烟台市涉氨制冷安全生产指挥部走进烟台宏顺食品有限公司,督导检查涉氨制冷综合治理工作。


在液氨压缩机机房,市涉氨制冷安全生产指挥部督导组与来自济南的3名行业专家对压力容器、氨泄露报警装置、液位计等氨制冷系统和应急设施进行了检查。“目前液氨储量6吨左右,每年消耗0.3——0.5吨。主要用来冷冻草莓、桃子等水果。”烟台宏顺食品有限公司安全管理人张风文介绍,“我们根据行业标准,配备了氨气泄漏报警器,安装了5个探头,一旦泄露,它们会自动报警,并联动开启风机、水帘喷头,把氨气稀释,起到保护作用。”烟台宏顺食品有限公司经理任刚在介绍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时说,“第一个是持证上岗,这是必须要做到的;第二是做好安全生产日常排查。我们会组织生产安全小组对操作间等进行安全检查,达标后再组织生产。”


“对液氨企业包括液氨冷库的检查,必须由政府组织权威的专业机构验收”。鉴于此,烟台市涉氨制冷安全生产指挥部采取“监管+专家”模式,双重推进涉氨企业检查。“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以来,指挥部聘请了外地市高层次专家对全市涉氨企业进行全方位评估检查。”检查中,烟台市涉氨制冷安全生产指挥部工作人员于家浚说,“5月份以来,已检查企业150余家,现已整改问题1700余项。”

“液氨压缩机机房配电室与制冷机房贴邻,电缆沟未采用不燃材料严密封堵,建议封堵;调节站操作阀组关键部位未设置指导操作用标示牌。同时,建议企业增加典型事故培训、领导层和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反馈会上,3名行业专家明确指出了几处安全隐患。烟台宏顺食品有限公司任刚表示,及时上报单位负责人,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检查结束后,工作人员向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反馈了问题,并责成其监督企业限期整改。
在执法检查方面,烟台市涉氨制冷安全生产指挥部多措并举切实增强执法力度。其中要求,检查过程中,排查出的隐患,能当场整改的当场整改,对于未按时组织整改、整改不全面或整改后仍不具备安全条件的企业,要顶格处罚,对存在重大隐患未按期整改的,一律停产整顿直至关闭。截至目前,处罚企业61家,罚款近80万元,企业进行去氨技术改造25家,2家企业纳入“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