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5月31日讯(记者 王向荣 贾楚航 李刚)中小学生的家长工作普遍较忙,接送孩子放学面临较大压力。烟台市政府新闻办5月31日举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王诗龙介绍了提升校内课后延时服务的相关情况。
今年,市教育局结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进一步做好校内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推出三项新举措:一是拓展课后延时服务对象范围,将校内课后延时服务从小学延伸到初中。二是延长课后服务时间:4月至9月底,城区小学一般不早于17:20,城区初中一般不早于17:50;10月至次年3月底,城区小学一般不早于16:50,城区初中一般不早于17:20。农村学校、城郊学校及每天实行校车接送的学校可以参照上述时间做出适当调整。三是优化服务内容。学校在做好对学生作业指导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读书、科普等活动,努力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严禁以课后延时服务名义组织集体文化课教学或补课。
目前小学在校生28.24万,全市有近6.5万名小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占比23%;初中在校生20.94万,有近6.96万名初中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占比33%。
下一步,我市将根据实际运行情况继续优化提升,充分发挥校舍、场地、师资、课程资源、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坚持五育并举,注重因材施教,因校制宜丰富课后服务方式和内容。积极做好经费保障工作,市县两级努力落实“财政全兜底”的目标,争取以县为主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同时加强工作督导,深化家校协同联动,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做好课后服务工作,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