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5月12日讯(通讯员 王娟 王朋祥 刘作华) 5月11日上午,烟台海阳市召开海阳核电“水热同产同送”技术验证示范工程观摩研讨会。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近50家相关行业单位出席会议。
该技术通过抽取海阳核电机组的蒸汽,驱动水热同产装置,将海水直接变成95℃的高温高品质淡水,首次实现了源侧的水、热同步产出与供给。该示范工程属于世界首创,通过对核能进行先发电、后制水、再供热的三级高效利用,实现了在“零碳”供热的同时“零能耗”制水,是我国核能综合利用领域科研攻关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为同步解决我国北方城市清洁取暖和淡水需求等民生问题开辟了新路径,为世界“零碳”供热和“零能耗”制水提供了中国方案。
山东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放表示,根据测算,一台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在完成发电同时,如果采取水热同产同送技术供热和供水,一个供暖季能够在“零能耗”情况下生产出3000万吨高品质淡水,同时也为3000万平米的居民进行“零碳”的供热。
水热同产同送技术主要是利用热源驱动水热同产设备,产出高温高品质淡水,利用一根管道输送到用户,并在此进行水热分离,热量进入热力系统,放热后的水进入饮用水系统使用。该技术可应用的场景广泛,具有重要的示范及推广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表示,该项目等于充分发挥核能余热,把排到海水里面的热,重新给它提回来,变废为宝,既可以制淡水,又能够解决城市供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