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大王”宋文章和他的9000多名专业爆破员

来源:胶东在线  2020-06-16 07:51:00
A+A- |举报纠错

爆破大王宋文章
爆破大王宋文章
宋文章检查施工现场
宋文章检查施工现场
宋文章在施工现场
宋文章在施工现场
宋文章在认真学习新知识
宋文章在认真学习新知识

  胶东在线6月15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张建鲁)坐标烟台龙口诸由观镇上庄马家村石灰石采集区,11吨炸药,120个炸点,在中国爆破行业专家库专家、烟台平安信息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宋文章的一声令下,瞬间爆破,场面蔚为壮观。从一名工兵,到爆破专家,学校校长,宋文章已走过40年岁月,他爆破过龙口电力86米高的老烟囱,大大小小上千次爆破作业零事故,更为社会培育了9000多名专业人员。

  “爆破行业干的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如果从业人员品行不端,一旦使用爆炸物品去做坏事,给社会带来危害,那将是我最大的失职。”宋文章非常严肃认真地说,“我的学校有一条铁律:凡是性格偏狭、思想过激、有过不法行为的人坚决拒之门外。这既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个人负责。”

   “当兵就当合格兵”

“小能人”宋文章在给战友传授机械维修技术
“小能人”宋文章在给战友传授机械维修技术

  1979年,宋文章光荣入伍,成为内长山要塞区直属队工兵营的一名战士。担任机械连连部文书的他,凭着对机械的浓厚兴趣和钻研劲头,被任命为机械修理班班长,由他主持研制的十多项“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在国防施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本人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长”、“小能人”。1984年,宋文章留队并改转为志愿兵。经过学习进修,他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部队举办培训班,他担任“小教员”,教授机械维修、电气焊、爆破施工等实用技术,帮助战士们掌握一技之长,为复员返乡就业创业贮备知识。他因此被评为“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

  海岛吃水难,宋文章主动请缨组建打井队。在选择的最佳点位钻了30天,滴水未见。当时大家都觉得没戏了,他山上山下转了又转,坚持继续钻。又过了10天了,井下突然冒出了汩汩的甘泉,工地上一片欢腾。这口井深达110米,连抽2个小时都不干涸,有效解决了营区的生活用水需求。20多年过去了,据说这口井还在使用。当年,宋文章荣立了三等功。随后几年,他带领打井队走进各个岛屿为群众淘洗水井,造福一方。

  一鸣惊人的“爆破大王”

  14年军旅生涯一晃而过,1993年,宋文章转业来到龙口市。他先后干过政工、跑过销售、搞过经营。2003年,企业破产倒闭,他下岗了。彼时43岁的宋文章一时陷入了迷茫,但他很快就振作起来,部队培养了他永不服输、敢于拚搏的精神,他坚信:只要奋斗,就一定会有明天。

  随着城乡基础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爆破行业日渐兴盛起来,宋文章敏锐地捕捉住这个潜力巨大的商机。凭借在部队参加国防施工时打下的基础,他经常应邀为一些企业提供爆破技术指导。在实践中他意识中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提高新技能,经过刻苦自学,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从事爆破施工的职业资格,证书编号001。

  百年电力要拆除一座高达86米的老烟囱。这个大烟囱曾是龙口市的标志性建筑,作业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是一块“硬骨头”,好几家施工单位望而却步。宋文章把这当成一次挑战,一次机遇。他多次现场勘察,精心设计施工方案,科学周密计算,并多次进行模拟推演。爆破当天,在各方见证下,巨大的烟囱稳稳地倾倒在预定方位,周边的建筑物毫发未损。宋文章一“爆”成名。

宋文章在施工现场进行勘察
宋文章在施工现场进行勘察

  南水北调烟台段爆破、海阳核电厂取水明渠及水下礁盘爆破、龙口认儿山填海工程、山东天源热电130米烟囱拆除……十多年来,他参与了大大小小上千次爆破作业,凭借严谨细致的作风、精湛过硬的技术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令业内人士刮目相看。

宋文章与国家爆破专家库成员合影
宋文章与国家爆破专家库成员合影

  宋文章先后入选中国煤炭学会爆破专家委员会、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山东省公安厅和烟台市应急管理局专家库(组)成员。2014年,他被推选为烟台市爆破工程协会会长,成为业内名副其实的“领头雁”。2019年,他当选为中国爆破行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从一名普通的退役军人成长为倍受尊敬的爆破专家,宋文章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被人们亲切地誉为“爆破大王”。

   诲人不倦的“老教员”

  在多年爆破实践中,宋文章发现,从事爆破作业的大多是农民工,缺乏专业培训,安全风险非常大。经过深思熟虑,他萌生出办学育人的念头。2014年,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创办了烟台平安信息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当年的“小教员”重新走上讲台,当起了“老教员”。

宋文章编写的教材
宋文章编写的教材

  如何把高深的爆破理论大众化,通俗化,让农民工兄弟能够熟练掌握?宋文章决定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自己动手编写教材。由宋文章和海军航空学院的王世民教授主编的这本《爆破作业人员培训教材》通俗易懂、简洁实用,填补了省内空白。

宋文章在向参观者介绍自主研制的教学模具_看图王
宋文章在向参观者介绍自主研制的教学模具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宋文章又开始琢磨着设计教学模具。经过反复实验,他自主研制了一整套包括水下爆破、地下巷道掘进爆破、露天矿台阶爆破、立井掘进爆破、起爆顺序演示等教学模型。通过声光电效果,学员可以非常形象直观地看清楚爆破作业的全过程,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各地业内人士闻讯后纷纷前来学习考察,对宋文章自创的这套教学模型赞不绝口。为加强师资力量,学校聘请了6名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并与太原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联合成立了教学实践基地。截至目前,学校已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000多名。

  在培训学校主教室的一整面墙上,赫然悬挂着全军十大英模的画像。每次开训前,宋文章都要亲自为学员上一堂“政治课”。他讲革命前辈张思德、战斗英雄黄继光、严守纪律的邱少云、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用红色故事教育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助人为乐的“活雷锋”

军地领导参观宋文章的战友会客厅
军地领导参观宋文章的战友会客厅
宋文章与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付绍刚合影
宋文章与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付绍刚合影

  宋文章在创办的学校里,专门设立了一间独具军人特色的“战友会客厅”。宋文章当年在服役期间就是有名的“小教员”,最擅长做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些年来,他经常在这个小会客厅里召开“班务会”。退役的老战友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工作中受到了挫折、思想上出现了问题,都会主动到他这里来坐一坐,向老班长倾诉,请老班长出主意、想办法。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付绍刚、原龙口市人武部政委杨德富都是这个“战友会客厅”的特邀“指导员”。每年七一、八一,老战友们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入伍誓词,合唱军旅歌曲,追忆当年的初心,回味军旅生涯激情燃烧的美好时光。

  退役27年,宋文章还完好保留着当兵时的三件旧军装,把它们挂在战友会客厅里,他说:“穿上军装十分舒服。”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宋文章经常说:“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就是雷锋。学习雷锋好榜样是我做人做事的原则。”遇到有困难的人和事,他总是慷慨解囊,大力援助,对于下岗职工、退役士兵格外热心。下岗失业的辛其伟入职后,父子俩同时患病,全家人一筹莫展。宋文章主动给他介绍医生、联系住院,一次就捐助了20000元医疗费。有一个叫王英青的退役士兵,老家是滨州市惠民县的,两次手术,失业在家,生活艰难。宋文章听说后,立刻打电话说:“小王,到我这里来工作吧。”提起往事,王英青禁不住眼含热泪,“当时我两个女儿正在上大学,妻子又没有工作。老班长安排我当了一名保管员,为我缴纳了社会保险,还帮我解决了医疗费用,帮助我们一家走出了困境。他真是个大好人哪。”像王英青这样的退役军人,宋文章先后招用了二十多个。

宋文章看望上甘岭战役战斗英雄张成佳
宋文章看望上甘岭战役战斗英雄张成佳
宋文章为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高万功送照片
宋文章为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高万功送照片

  部队的建设、官兵的冷暖时刻牵动着宋文章的心。他主动找到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驻军部队领导,郑重承诺,“部队战士学技术我免费培训,包吃包住,不收一分钱。”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部队官兵训练急需一部手提电脑,他当天就采购了一台送过去。烈军属家中有困难,他义不容辞,倾力相助。宋文章的七叔是抗美援朝的革命烈士,奶奶是老烈属。所以,他对老一辈战斗英雄特别崇敬,格外关心。他经常到这些老人家中走访慰问,聆听烽火年代的战斗故事。同时,他还为每一位老人拍摄制作了一幅精美的照片,表达崇高敬意。“老革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这些退役军人就是应该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永做时代的尖兵。”

宋文章慰问百岁老人
宋文章看望百岁老人

  宋文章还通过龙口市爱心志愿者协会他资助了16个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为他们缴学费、赠文具、送生活用品。他每年出资30000元在山东科技大学设立奖学金,专门资助优秀贫困大学生,至今已坚持了6年。资助了这么多孩子,他却一个也叫不上名字来。不仅很多人他从未见过面,而且好多受助人也不知道捐助者叫宋文章。有人说他傻,他淡然一笑,“我只想帮助这些孩子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并不需要他们来回报我。”

  宋文章说:“虽然已脱下军装,但我永远是一个兵。”

[ 责任编辑: 王大鹏 ]
新闻爆料:QQ群 41885496  热线 8200999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评论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