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6月15日讯(记者 王向荣 通讯员 杜晓晴)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烟台退役军人黄胜发20年捐献3万毫升,相当于6个成年人的血量总和。
早上8点,在烟台市中心血站的机采室内,黄胜发卷起衣袖、调整好姿势,与工作人员简单沟通后开始进行血小板的捐献。
黄胜发边献血边说:“现在这个血小板已经出来了,整个下巴发麻,现在,血和血小板在这个机器里面进行分离。”
“黄胜发转业回来以后,就到我们血站来献血了,这两年多的时间,他已经献了30多次,主要是以献血小板为主。我们现在已经成为朋友,他主要是献血小板,只要间隔期到了,身体条件允许,我们需要,他就过来,风雨无阻。”烟台中心血站主治医师滕晓娟介绍说。

说起黄胜发的献血故事,要追溯到2000年,那时,他是戍守祖国南沙群岛的一名普通战士。一天,黄胜发在看新闻时,得知一名大学生因血液供应短缺而去世,这让他深受触动。
“20多年前吧,因为缺血,他失去了生命,这对我的触动太大了。看着他那种恍惚的眼神,看着这么年轻的生命即将逝去,我觉得心里很难受。”自此之后,黄胜发就走上了无偿献血的道路,这一坚持就是20年。起初是在部队驻地周围献血,2016年脱下军装转业到烟台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务中心工作后,黄胜发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几乎每隔两周就要去献血一次,风雨无阻。截至今年5月份,他所捐献血小板已经达到40个治疗量,全血3万毫升,相当于6个成年人的血量总和。

高频次的献血,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对此,黄胜发的爱人姜宁华也担心他的身体,“他受党教育多年,热衷于公益事业,想要承担那么一点社会责任。时间长了,看他的身体没事,我慢慢也就习惯了。当然,一开始去献血他还是瞒着我,可能是觉得我不会同意或者是怕我担心他的身体。”黄胜发说:“血小板在体内的存活时间一般情况下是10天左右,就代谢了,我们与其把它代谢掉,就还不如救人一命。”
用可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在黄胜发的带动下,他的家人和同事也深受感染,多次参加献血,投身社会公益。黄胜发的同事孙万里说:“在黄胜发的影响下,我也参与了献血的活动,这是血站做的小APP,显示了我在这个过程当中献了多少血?什么时候献的?然后,救了多少人?看到以后,内心还是很欣慰的,现在我献的血,一共救助了3个人,我的内心真的是很开心的。”

走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黄胜发深感个人力量的有限。2018年,他加入到了“烟台红色爱心之家”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致力于无偿献血的宣传、服务工作。个人的血量是有限的,服务人民的初心是无限的。下一步,黄胜发还计划加入中华骨髓库,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应征入伍,他驻守南沙、保卫祖国;光荣退役,他热心公益、为民服务,坚持无偿献血20年,初心不改,作为一名无偿献血者,他就像一位时刻待命的战士,随时为需要帮助的群众“冲锋陷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