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时刻1月18日讯(融媒体记者 张跃骞 李子金 曲波 李俊锋)过大年,蒸饽饽。在胶东地区,最具年味儿的年俗莫过于蒸上几锅大饽饽,寓意着新的一年蒸蒸日上,笑口常开,团团圆圆。
清晨,在牟平区莒格庄镇瓦善村,村里的妇女凑在了一起,忙活起了蒸饽饽,作为忙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家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炕上,一边忙着揉面,一边聊着这一年的故事,欢声笑语不断。牟平区莒格庄镇瓦善村村民赵晓艳说:“这样的大饽饽,还有这样漂亮的饽饽,还有葫芦,还有元宝,比如说元宝吧,发大财,葫芦保平安。”

村民做饽饽用的面,都是自己种的小麦磨出来的,麦香味十足,除了原材料好,大家用心的做法更重要,每个面团都要足足揉够半个小时。牟平区莒格庄镇瓦善村村民尹桂平说:“口味比买的面好吃,筋大,比买的筋大,揉的时间长,揉的更好吃。”

揉出称心如意的面团来,还要加上红枣等装饰才能显出饽饽的吉祥如意来,这个过程也最能体现胶东妇女的心灵手巧,除了用红枣装饰,现在做饽饽还用上了彩色面团,用剪刀或模具做出不同图案的花形及叶子形状,让大饽饽成了人人喜爱的艺术品。牟平区莒格庄镇瓦善村村民李文红对记者说:“我就喜欢做这些花,做些玩意,这些东西,我挺喜欢做的,这个代表喜鹊登梅,代表明年有个好兆头。”

等饽饽发酵好,大家点起柴火大锅,烘得整个厨房热气腾腾,等饽饽一起锅,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屋子,白白胖胖的大饽饽个个儿“笑开了花”,为新年也赢得了一个好彩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