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内容发布系统 > 财经 > 金融维权 > 维权知识

警惕“征信修复”陷阱 守护良好信用记录

来源:胶东在线  2024-03-22 16:21:51
A+A- |举报纠错

  作为个人和企业“经济身份证”征信无论是在贷款、信用卡办理等经济领域,还是在单位政审录用评职称等生活工作领域,都有着极为深刻影响,所以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至关重要。适逢第42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普及征信知识,引导社会公众珍爱信用记录,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在此对广大金融消费者做出以下提醒。

  “征信修复”为陷阱,大家切记勿相信

  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信息主体不了解征信法律法规和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心理,混淆征信异议、信用修复征信修复概念,打着“征信修复”“征信洗白”“逾期铲单”的幌子,骗取他人钱财实施诈骗。

  信用信息修复≠“征信修复”,信用信息修复是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提出的概念,针对的是全国公共信用信息的失信行为修复,这与大家日常提到的个人和企业征信报告中的征信记录并不相同,故而针对信用信息的修复并不适用于不良征信记录,在征信领域根本不存在“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说法,一切打着“征信修复”噱头,号称可以删除个人或者企业征信报告中不良征信记录的均为诈骗行为。

  保护信息与财产,违法乱纪不能有

  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主体想要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心理状态,事先向其索要身份证件、联系方式、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并收取高额费用,承诺帮助其恢复良好征信记录,往往一拿到钱就将其拉黑或者跑路,这不仅使信息主体的个人敏感信息存在被恶意使用、泄露或买卖等风险,还危害信息主体的财产安全,极大地损害了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

  甚至有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主体不了解相关法律的特点,教唆信息主体捏造虚假事实,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等虚假材料,进行恶意投诉,轻则导致自身财产损失,重则可能涉嫌犯罪,这样不仅不能删除报送无误的不良征信记录,而且还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正规渠道提诉求,解决异议利民生

  如果信息主体认为信用报告上展示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可通过线下方式就近选择发生该笔业务的信贷机构网点或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提出异议申请,也可以通过线上方式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提交异议申请。广大金融消费者应采用合法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切勿使用非法手段,在日常生活中,重要证件不外借,以免被冒名贷款;切勿听信一切“征信修复代理”“逾期铲单”“征信洗白”等为噱头的广告或宣传,时刻保持警惕,切勿上当受骗!

初审:都凌云
复审:于莹慧
终审:杨淑华

相关新闻
关注烟台财知道
最新开奖公告
  • 24小时
  • 本周

烟台财经网

联系电话:0535-6785673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