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培学教授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现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同年回到清华大学做博士后,自1993年起在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能动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系副主任、系党委书记、校科研院常务副院长、系主任、机械学院院长、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二氧化碳资源利用与减排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200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作为负责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009年作为学术带头人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202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2年9月起担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姜培学教授主要从事能源动力领域中极端条件热质传递研究工作,针对低碳能源与空天动力系统呈现的微纳结构、高温高压、强变物性、极高热流及高超声速等特点,丰富发展了极端条件热质传递理论,提出了微/纳结构强化传热方法与超临界流体热质传递预测方法,研发出高温表面热防护关键技术,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研究成果应用于航天航空、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利用与地质封存等领域,对超高速飞行器主动热防护技术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荣获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姜培学教授在一线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锻炼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帮助青年人尽快在思想上成熟起来。他曾说:“每次给学生讲课,看到他们求知若渴的样子,我都很投入。一方面认真备课、不断丰富和补充我的教学课件;另一方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姜培学教授推崇的名言是:“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