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童年时原生家庭的影响。幼年的经历即使已经不记得,往往也会内化为潜意识中“隐形的誓言”,影响你的行为而你并不一定自知。
有人说,偏心的父母会造成一个家庭的失衡。
有人说,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至其一生。有人说,我是那个从小被忽视的孩子,长大后敏感内向,总觉得自己配不上好的东西。
有人说,曾经我抱怨过父母的一些做法,但当我做了爸爸之后,才知道以前自己不理解父母的行为,也是爱我的方式。
原生家庭,不该是你拒绝成长的理由我们意识到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但“原生家庭已经不能再重来,那我能怎么办?”原生家庭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获得自我成长。
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温暖、关爱、亦或是伤害?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家庭,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里演绎着悲欢离合。不接纳父母的你,为何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一个人的性格养成受着原生家庭的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极大的影响着他的后天性格的发展,而这种影响在个人的处事风格,行事原则以及之后成家立业的重心安放会越来越凸显。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弗洛伊德也同样强调,童年经验在人格形成中的重要性,个人行为状况可以在其童年经历中寻找根源。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经常没有安全感、莫名地焦虑、不自信,又说不出为什么会这样;在人际互动中,经常不自觉地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学到的一些行为;过于要求完美,生怕自己搞砸,好像默认什么事都要做到好……
家和万事兴
学会重视每个家庭成员,是家庭和睦的秘诀
亲爱的你,渴望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孩子听话?婚姻幸福?财富自由?父母长寿?身心灵合一?课程中冯老师会为大家分享:在家庭中如何正视自己的位置、无条件接纳父母,帮助每位学员建立和谐幸福的家庭。
孝的两个层面
有的人不接受母亲/父亲的行为方式,自己却越来越像他们,有的人不接受母亲/父亲的命运,自己却又在经历着这样不仅接受的状态…
这要从一孝字说起,很多人做到了行为上的孝,但很少人能做到心理层面的孝,而只有做到心理层面的孝:接纳父母的行为、接纳父母的婚姻、接纳父母的命运,你才能是真正做到了“孝”,你才能活出精彩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丰盛起来!
生命中的关系问题
和谐关系是归属感、安全感、价值感、幸福感的来源和终点。关系和谐的人,是身心灵合一的人。
我们与妈妈的关系是人生中的第 一次关系,这种人生中第 一次关系模式会成为日后与别人相处的关系模式,拒绝妈妈的背后是在拒绝自己的生命,这样生命力便不会旺盛,那么生活中与他人关系就弱弱的,达不到一个满意的程度,即生命不丰盛生活也不会丰盛。
父亲是我们生命中的第 一位男性,爸爸影响的是我们的力量、命运、事业及与权力的关系……在关系呈现环节,每位学员被真相触动,更有被冯老师的话语点醒后的莫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