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2019年12月
2019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教育部等12个部门日前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
方案明确提出,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培训;
到2022年底,50%的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60%的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
30%的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
各地市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
2021年3月
《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提出,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建立心理辅导室的中小学校比例达 100%,并配备专兼职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面向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
2022年4月:《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探索推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重点工作。
2022年6月:全国 政 协 召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安徽省从2022年起,每年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测评。
2023年5月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基本原则提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设,全方位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问题预防和监测机制,主动干预,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目标是到2025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 比例 达到 9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60%。
《行动计划》部署开展八项重点工作,包括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完善心理预警干预、建强心理人才队伍、支持心理健康科研、优化社会心理服务、营造健康成长环境。
2024年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教育部决定自2024年起,将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师生、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素养。
《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该《条例》于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重点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人民团体及社会组织开展支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具体职责。
《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民政部等5部门出台的这一意见,旨在切实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指导各地从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强化心理健康监测预警、完善心理健康介入干预、优化心理健康支撑保障等方面开展工作。
2025年
《关于儿童与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2025年至2027年确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旨在实现儿科服务的广泛覆盖和提升,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儿科服务比例达到90%以上,同时推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构建全面、高效的心理健康支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