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重播 不只是“回忆杀”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亮剑》《八路军》《太行山上》等经典抗战题材作品将于7月至9月在“重温经典”频道重播。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这场重播活动绝非简单的“回忆杀”,而是一次对民族精神的深情回望与有力激荡。
翻开历史的扉页,那些镌刻在民族记忆深处的英雄群像依然鲜活如初。吉鸿昌将军就义前以血为墨写下“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字字千钧化作刺破黑暗的利剑;杨靖宇将军胃中未消化的草根棉絮,无声诉说着信仰的重量;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的决绝,八女投江时紧握的枪支,胶东烟台抗日根据地此起彼伏的号角声,共同构筑起一道穿越时空的精神长城。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瞬间,用生命诠释了“亮剑”精神的本质——不是鲁莽的匹夫之勇,而是“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信念;不是孤胆英雄的独舞,而是“万众一心其利断金”的集体觉醒。
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精神的内核始终如一。从白山黑水间弹孔中绽放的野百合,到鸭绿江畔志愿军以血肉之躯筑起的钢铁长城;从喀喇昆仑高原戍边将士用胸膛直面敌人棍棒的壮烈,到抗疫前线白衣战士逆行出征的背影,我们看到的正是同一种精神基因的传承,这种精神如同陈年佳酿,在岁月窖藏中愈发醇厚,在时代变迁中愈发璀璨。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回望,《亮剑》等文艺作品所反映的抗战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它既是“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也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改革锐气;既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韧品格,更是“天下大同”的宽广胸襟。当每个中国人都成为这种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弘扬者,我们必将能汇聚起十四亿人的磅礴力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书写新的传奇。
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方位上,“亮剑”精神展现出更深刻的现实意义。当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当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亮剑”精神:它是面对技术封锁时“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创新魄力,是推进乡村振兴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毅力,是实现共同富裕时“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14亿中国人手握这把精神利剑,必能劈开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阻碍。
光影流转间,经典作品照亮的不仅是历史,更是未来。让我们以这次“回忆杀”为新的起点,在各自岗位上续写新时代的“亮剑”故事,让“亮剑”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因为真正的经典,从来都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照亮前路的火炬。(作者:张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