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观潮 >> 原创

跳出“清北模板” 教育不该有“标准答案”

2025-07-23 10:44 来源:胶东在线
字号:

  近日,一则“高三学生未填报清华北大专业,教师愤而解散微信群”的消息引发关注。当晚,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第一中学发布通报,确认了这一消息。

  其实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不复杂:该教师根据学生成绩建议报考清北,学生最终选择了其他方向,教师情绪失控发表不当言论并解散群聊。学校通报致歉、学生顺利填报志愿,看似风波已平,但背后的追问却挥之不去:学生的人生道路为何要被“清华北大”绑架?教师的“好意”为何会演变成情绪化的指责?

  说句实话,这位老师的心情或许不难理解。在基础教育战线上耕耘多年,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摘得“皇冠上的明珠”?但问题在于,当“清北录取率”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唯一标尺,当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与学生是否踏入名校大门深度绑定,教育的初心便在功利主义的迷雾中渐行渐远了。

  类似的“清北崇拜”并非个案,尽管直接重金奖励考上清北学生的现象有所减少,但隐性的利益链条和评价惯性依然存在。有些学校把清北录取数刻在校门石碑上,有些地方将“培养清北学子”作为教师晋升的硬杠杠,甚至社会舆论也默认“考上清北才算成功”。这种集体迷思,让教育陷入了“唯名校论”的怪圈——仿佛只有进入顶尖学府,人生才算踏上正轨。

  然而,教育的真谛从来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近年来,越来越多名校本科生选择报考非双一流高校的特色专业,恰恰说明“适合自己”比“虚名光环”更重要。毕竟,名校也有相对薄弱的专业,普通院校也有强势学科,强迫学生为了“清北”头衔选择不适合的方向,如同让鱼去学爬树,让骆驼去学飞翔,最终只会扼杀潜能。

  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种”,而非“打造模板”。教师的职责,是用经验为学生照亮前路,而非替他们决定方向。那三位学生没有被名校光环遮蔽双眼,而是选择了真正契合兴趣的专业,这种清醒与笃定,恰恰是当代青年最珍贵的品质。

  跳出“清北模板”,教育不该有“标准答案”。只有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把每一根树枝都修剪成旗杆的标准模样,“森林”才会真正焕发出盎然生机,那些因兴趣驱动而选择的“非主流”道路,或许正是未来创新的种子。愿每个年轻人都将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向着阳光生长。

初审:王紫萱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联系方式
编辑:王编辑
地址:烟台市芝罘区传媒大厦9楼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