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胶东在线9月22日讯(记者 孙子研 通讯员 刘博达 窦昭)品重烟台,村歌嘹亮。9月21日,2025烟台村歌大赛总决赛在莱阳五龙广场成功举办。
下午14时,五龙广场上摆起了热闹的特色市集。各参赛区市的特色农产品齐聚莱阳,海阳的雷乡合菜、栖霞的苹果、莱阳的梨汁,还有莱山区的玫瑰精油等产品都获得广泛关注,市民穿行在各展位间,品尝选购各类物品,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热闹的市集还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驻足围观,他们和本地市民一起逛展位、选好品、赏非遗,感受烟台的鲜美农品和文化魅力。
从9月5日分区赛鸣锣开战以来,历经北部分区赛、南部分区赛、东部分区赛、莱阳专场和西部分区赛五场比赛的较量,最终来自11个区市的18位选手晋级,登上了今晚总决赛的舞台。
当晚18时,夜幕悄悄降临,五龙广场陷入了欢乐的海洋。在气势恢宏的螳螂拳表演《精忠报国》中,比赛正式拉开帷幕。螳螂拳作为起源于莱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螳螂捕食的动作演化而来,既有细腻灵活的手法,也有结合了太极八卦阵型的复杂步法,具有深厚的历史传承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五龙河畔、聚光灯下,百人共舞螳螂拳,刚柔并济、蓄势待发,瞬间点燃了全场的气氛。来自全市11个区市的优秀选手和合唱团队齐聚一堂,为现场近万名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本届烟台村歌大赛共设置“村咖靓声”“乡韵原创”和“天籁合唱”三大赛道,全面呈现城乡文化的多元面貌和蓬勃活力。
“村咖靓声”赛道为广大的非专业歌手提供了一个放声歌唱、展示自我的舞台。《歌唱祖国》《卓玛》《西部放歌》《山路十八弯》和《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等一首首经典曲目接连上演。选手们虽非专业出身,但演唱投入、情感真挚,感染力十足。台下观众随着熟悉的旋律或轻声跟唱,或大声欢呼,歌声、笑声与锣鼓声此起彼伏,将现场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乡韵原创”赛道聚焦本土创作,真诚诉说乡土情感与家乡情怀。6位晋级选手带着乡土气息浓郁的“村歌”登台,用音乐讲述家乡故事。黄渤海新区带来的《山后初家的灯》,将烟台特色的渔灯节写进了歌里,用唯美的歌声赞颂了幸福的渔家生活,展现了文化传承的时代新貌;年轻的社区工作者魏婧怡带来的《莱州美》、回乡创业工作的孙毅带来的《23度5莱山我的家》,均以歌咏怀,唱出了各自对家乡的热爱;莱阳濯村的百人演唱团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首《醉美濯村》,用朴实的词句歌颂家乡变迁,旋律中山风轻拂、樱花烂漫,尽显对家乡的眷恋。
“天籁合唱”则通过集体和声,展现城乡群众的艺术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海阳的《雷乡战歌》将海阳大秧歌、地雷战实景演出与合唱有机融合,气势宏大,引来全场观众的满堂喝彩;龙口市尹村的百人合唱团和莱阳市团旺镇的光山百人合唱团,均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合唱队,他们忙时务农闲时练歌,用歌声唱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来自芝罘区的千千阙合唱团,将合唱的声部与和声发挥得淋漓尽致,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五龙广场上掌声如潮,台下观众挥舞荧光棒跟唱,现场成了一片璀璨的光海。
啦啦队们身着色彩鲜明的服装,手中挥舞着精心制作的应援标语,为这场赛事增添了别样的活力与激情。台上选手演唱的间隙,主持人还从舞台上走下来互动,在人群中随机邀请观众献唱,并送上幸运小礼品。台上台下共联欢,大家一起放声歌唱,歌以咏怀。
据了解,本届烟台村歌大赛采用“专业评审+大众投票”的评分机制。选手最终得分由评委平均分占80%和大众投票分占20%共同组成。经过选手之间的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其中,“村咖靓声”赛道一等奖由海阳市修文军获得,二等奖为福山区“声动福山”组合和莱阳市杨玉刚,三等奖为蓬莱区张兰兰、龙口市邢治升和牟平区李晓鹏;“乡韵原创”赛道一等奖由黄渤海新区刘翠莲摘得,二等奖为莱阳市姜疃濯村百人合唱团和莱山区孙毅,三等奖为莱州市魏婧怡、栖霞市王子月和芝罘区姚保达;“天籁合唱”赛道一等奖由龙口市尹村合唱团夺得,二等奖为芝罘区千千阙合唱团和莱阳市团旺光山百人合唱团,三等奖为海阳市东村街道城北合唱队、栖霞市栖霞果都红合唱团以及蓬莱区“仙境之声”合唱团。合唱赛道一等奖获得了东汽大拖拉机一台,原创和村咖赛道一等奖获得了鲁花、龙大、春雪、蒙牛等赞助企业提供的“莱阳味道大礼包”。
最终,全场比赛在万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中圆满落幕。这一刻,大家手相牵、心相连,共同唱响这首永恒的旋律。歌声掠过五龙河,响彻龙城的夜空,传递着人们对祖国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不仅是一场村歌嘹亮的音乐赛事,更是一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之歌。
乡村从不缺故事,社区的街头巷尾也总是活跃着最平凡的英雄,而村歌正是这个时代我们讲述乡村、记录社区最深情的语言。本次村歌大赛以歌为媒,唱出了烟台农民和基层工作者的精气神,塑造出了充满活力的乡村新形象。未来,烟台将持续以村歌大赛、美育讲堂等文化载体为纽带,推动乡村实现文化振兴与经济发展的互促双赢,实现乡村和美、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