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防早治,守护认知 |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来源:健康中国  2025-09-21 20:41:31
A+A- |举报纠错

  9月是国际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

  在这个特别的月份里,我们希望与公众一起走近阿尔茨海默病,多方位了解这一疾病。

 

  别把生病当成“老糊涂”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逐步进展的大脑退化性疾病,是导致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病因。它并非正常衰老的一部分,而是一种病理性的脑部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病理特征是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形成“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的“神经原纤维缠结”,进而引发神经元损伤、突触丢失和脑组织萎缩,尤其是与记忆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大脑海马区和内嗅皮层。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行为和人格改变,最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因此,患者常就诊于神经科、精神科和老年科。

  很多人将记忆力下降简单归因为“老糊涂”(正常老化),认为是年纪大了的自然现象。然而,阿尔茨海默病与正常的“老糊涂”有本质区别。两者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正常老化不会显著影响社会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阿尔茨海默病却会导致患者出现进行性功能衰退,直至生活不能自理。

  确诊需要做专业检查

 

  当注意到家中老人出现了记忆、日常生活能力、周围人不能理解的性格和行为变化时,应主动带老人到专业机构记忆门诊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和检查,及时得到科学诊断和治疗建议。

  记忆门诊的医生通常会听家属详细叙述病情,同时也会与患者进行细致交流,之后会安排专业人员帮助患者进行神经认知、精神行为以及生活能力等方面的评估,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患者还需要做一些辅助检查。例如,磁共振检查可明确是否有脑萎缩,以及脑萎缩的部位、特点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最典型的表现是海马萎缩。近年来,生物标记物检测,如淀粉样蛋白负荷PET检查,也越来越多地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精准诊断。

 

  要预防该远离哪些危险因素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是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据《柳叶刀》报告,大约45%的痴呆可通过干预可控风险因素得以预防或延迟。这些可控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内容。

  1

  生活方式

 

  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

  2

  心血管疾病方面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

  3

  脑部损伤

 

  脑外伤史。

  4

  精神心理状况

 

  社交孤立、抑郁。

  5

  感官功能

 

  中年期未矫正的听力下降、视力丧失。

  6

  教育水平

 

  低教育水平。

  虽然目前尚无绝对的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但大量研究证实,积极减少可控风险因素,可显著降低认知衰退风险,预防痴呆。建议从生命早期开始关注脑健康,构建“医防融合”的全程管理体系,尤其是以下5个方面。

  1.坚持科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结合力量训练。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吸二手烟。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坚果、鱼类和橄榄油,限制红肉、糖和加工食品。

  3.加强认知训练:持续学习新技能(如乐器、语言等)、阅读、下棋、玩益智游戏,参加认知激活活动,保持大脑活跃。

  4.积极参与社交:主动拓展新的社交圈,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维持良好人际关系,避免孤独,保持心情愉快。

  5.主动管理健康: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保护听力。

  治疗“三管齐下”别心急

  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根治阿尔茨海默病。奢望“一针灵”“一剂灵”“灵丹妙药”,或者对治疗缺乏信心,认为“反正治不好,干脆不治了”,这些观念都不科学。

  国内外的阿尔茨海默病诊疗指南均推荐“三管齐下”的治疗方案:第一,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以延缓认知衰退,减轻精神行为症状;第二,进行科学的心理社会干预,增加社会活动,减少行为问题;第三,为照护者提供辅导和支持,提高家庭照护质量。

初审:边关
复审:王大鹏
终审:孙玲姿

相关新闻
下载烟海e家

映像胶东更多
视听中心更多

烟海e家   简介:提供新闻资讯、党务政务、民生服务、身边互动等服务。

烟台公交客户端   简介:随时随地查询公交运行位置,到点准时来接你,等车不再干着急。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网站地址标识说明广告服务联系方式法律声明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