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7月25日讯(记者 栾雪 通讯员 王泓人)7 月的烟台暴雨如注,一辆急救车冲破雨幕急停烟台中西医肛肠医院门前。76 岁的患者王老太被紧急推入消化科诊室,家属衣襟湿透,分不清是雨水还是冷汗 —— 此时老人已因消化道大出血陷入重度休克边缘,一场与死神的竞速战正式打响。

病危信号:多项基础病叠加引发致命危机
接诊医师发现,患者呈现典型失血性休克体征:心率飙升至 130 次 / 分,血压低至 80/50mmHg,面色苍白如纸,意识模糊。追问病史显示,患者因类风湿关节炎长期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叠加高血压、双下肢骨折手术史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史,属于消化道出血高危人群。
急诊检查数据触目惊心:血红蛋白仅 57g/L(正常成年女性参考值 115-150g/L),提示重度贫血,临床判断出血量已超 1500ml,相当于全身血液量的三分之一。消化科主任指出,患者持续呕血与柏油样便表明上消化道存在活动性出血,若不及时干预,48 小时内死亡率可达 30%。

多学科联动启动生死急救链
面对濒死状态,医院立即启动消化道大出血急救绿色通道,多学科协作机制瞬间激活:
生命体征监护网:高流量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心电监护仪实时追踪心率、血压等 12 项指标,每 5 分钟记录一次数据变化
止血药物精准干预:采用埃索美拉唑持续泵入(抑酸强度较常规药物提升 3 倍),联合生长抑素降低门脉压力,形成双重止血屏障?
容量复苏方案:3 分钟内开放 3 条静脉通路,平衡液与胶体液按 2:1 比例快速输注,每小时尿量监测确保组织灌注
?高危内镜探查:在血红蛋白仅 57g/L 的极危状态下,消化科联合麻醉科实施 "清醒镇静 + 气管保护" 方案,内镜团队用带水冲洗功能的电子胃镜,6 分钟内定位十二指肠球部 0.8cm 活动性溃疡灶,明确出血源

科室硬核实力解码
此次救援凸显三大科室特色:消化科建立的 "出血原因快速鉴别流程图",将病因确诊时间缩短至常规的 50%;内镜室配备的奥林巴斯 290 电子胃镜,具备窄带成像功能,能识别 0.2mm 微小出血点;麻醉科创新采用 "靶控输注" 技术,使高龄患者麻醉风险降低 40%。
术后 72 小时,患者血红蛋白回升至 89g/L,脱离休克状态。家属送来锦旗时,窗外雨过天晴,病房内的监护仪正发出平稳的 "滴滴" 声。
健康警示
该院消化科主任提醒: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老年患者长期服用需同时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有基础病者建议每半年做一次胃镜筛查,高危人群应建立消化道健康档案。
此次急救体现了该院 "多学科协作 + 精准内镜技术" 的急诊救治模式,为港城消化道危急重症患者构筑起生命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