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8月6日讯 近日,渤海湾国家级“黄金水道”迎来重大安全升级。2025年5月31日,渤海轮渡旗下首艘新能源车运输船“绿安通”轮首航烟台—大连航线;6月29日,姊妹船“绿安达”轮也投入运营。在这两艘实现昼夜双向对开(日均4航次)、单航次可搭载132辆新能源车的先进客滚船上,烟台联通研发的国内首个新能源车辆安全智能评测系统——“绿安源”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渤海湾新能源车跨海运输安全体系取得重大突破。
渤海湾客滚航线年运送旅客超400万人次、车辆近120万辆次。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激增,其跨海运输安全成为制约民众同步出行的关键瓶颈。烟台联通联合渤海轮渡创新打造的由车载信息采集终端、三防手持设备和云平台三部分组成的“绿安源”新能源车辆安全测评系统,以“主动预警+精准防护+全流程闭环”三重技术突破,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核心解决方案。
智能预警方面,部署空间火灾早期预警智能体及132台便携式车底温度探测终端(F008),通过无序布放、自主定位技术实时监测每辆新能源车电池包温度,实现异常温升监测报警和80℃阈值报警,1分钟内即可完成单车检测,覆盖国内外主流品牌2000余款车型。源头管控方面,引入“绿安源”新能源车辆安全评测系统,通过OBD检测终端与三防手持设备联动,1-3分钟内完成电池电压、温度、充放电次数等核心参数检测,实时生成“一车一册”安全报告并同步上传至云端平台,该系统已接入417个品牌数据,支持OTA远程升级,确保检测标准与国家标准同步更新。
自5月31日“绿安通”轮首航以来,两艘船舶已累计安全运输新能源汽车超2000辆,实现“零事故、零故障”运行。在检测效率上,单车检测时间由传统人工检查的10分钟压缩至1-3分钟,港口通行效率提升40%;风险防控方面,依托智能系统,电池热失控预警准确率达99.8%,火灾响应时间缩短至30秒内,相比传统方案提升5倍;运输能力上,单船可装载标准新能源汽车132辆,每日往返2个航次,据测算,2025年双轮可满足7万辆次新能源车过海需求,为车主节省绕行1400公里、17小时的陆路成本。
在本项目中,烟台联通深度融合通信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不仅为船舶提供全程5G+WiFi无缝覆盖,更通过AI大模型优化云端数据分析效率,实现检测数据实时回传与智能决策。项目技术专家介绍,针对存量老旧车型兼容难题,“绿安源”系统支持远程OTA更新诊断协议与车型数据库,持续提升检测覆盖率。系统预留的标准接口已实现与票务平台实时联动,检测结果同步推送至乘客端公众号,让“一车一检”全程透明可查。未来,“绿安源”系统将进一步开放接口,与海事监管平台、车企数据中心对接,推动新能源汽车运输全链条数据互通。
“这是通信技术与交通安全的创新融合。”烟台联通负责人表示,“我们将联合主机厂共建电池安全数据库,推动行业标准落地,让新能源运输在渤海湾黄金水道上行稳致远。”目前,该系统相关技术已申报3项国家专利,其成功实践为全国新能源车跨海运输提供了“渤海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