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区构建“三位一体”护路联防新模式
胶东在线3月15日讯(通讯员 郑法伟) 烟台市蓬莱区现有铁路1条,里程36公里,贯穿3个镇街48个村。蓬莱区牢固树立“护路就是护发展、护路就是护平安、护路就是护形象”理念,创新构建规范化、科学化、长效化“三位一体”的护路联防新模式,实现辖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沿线治安秩序持续稳定、护路联防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新格局。3月2日,在平安山东建设护路联防工作视频会议上,蓬莱区作为全省五个发言单位之一作了典型经验交流。
坚持网格为基 推进护路联防规范化
将护路联防工作纳入三级书记抓平安建设的“一把手”工程,统筹谋划布局,推进护路联防和网格化工作的深度融合,切实打牢护路联防的基层基础。一是科学织密护路网格。构建“1+N+X”的护路网格体系,划分区级网格1个、镇街二级网格3个、村(社区)三级网格10个,组建由3名网格长、10名网格员和48名网格助理员组成的护路网格员队伍,开展护路巡查、信息报送等工作,先后巡查上报、处置网格事件500余个。二是凝聚网格社会力量。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发挥“专群结合、依靠群众”作用,将公安、行政执法、自然资源、交通等部门力量下沉到护路网格,引导100余名志愿者参与护路工作,发现并处置山坡过火、线杆倾倒、乱搭乱建、抽取保护区地下水等各类隐患40余起,大幅提升护路联防工作成效。三是规范网格运行制度。出台《蓬莱区铁路护路网格化建设工作规范》《铁路护路网格员工作职责》《铁路护路联防网格工作事项分工》等文件,明确镇街、部门及护路网格员的职责任务,健全联席会议、督导检查、工作考核等机制,先后召开联席会议15次,开展联合督导检查8批次,协调处置涉路信息48条,有效推进护路联防规范化运行。
坚持智治为先 推进护路联防科学化
突出护路联防的“智治”支撑,以“最强大脑”筑起智能护路网,推进科技护路。一是视频监控全覆盖。投资100余万元,在铁路沿线桥梁、涵洞、道口以及火车站等重点区域安装高清视频监控探头56个,全部纳入天网工程,接入仙境“e网通”智能平台,实现线上巡查、动态管控、一线处置,做到“一屏观全线、一网管全域”。二是智能护路无死角。在仙境“e”网通智能平台开设“e”路通护路模块,纵向与3个镇街、10个护路网格贯通,横向与教体、公安、综合执法等10个部门联通,为10名护路员配备“护路通”手机移动终端,做到信息现场采集、事件一键上报,进一步延伸智能护路触角,打通护路联防的“最后一米”。三是实战应用无障碍。发挥仙境“e”网通智能平台的指挥中枢作用,通过实时调度、一键呼叫、线上指挥,对护路工作进行实时在线视频调度,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迅速的指挥体系,先后开展日常调度50余次,线上协调处置问题100余个,推动科技护路的实战应用。
坚持法治为要 推进护路联防长效化
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把铁路护路联防纳入法治化轨道,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护路联防工作。一是扩大“宣”的深度。广泛宣传《山东省铁路安全条例》,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平安路”等系列宣传活动,在铁路沿线村、桥梁等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横幅200余幅,刷制永久性宣传标识52处,组织沿线村民、中小学生签订《铁路安全责任书》3万余份,开展牲畜养殖户、机动车户等重点宣传30余场次,推动护路爱路工作深入人心。二是实化“防”的任务。建立自上而下层层排查、突出重点集中排查、抓住苗头超前排查的工作机制,健全“月排查”“零报告”长效机制,坚决筑牢平安铁路的第一道防线,依法化解各类涉路纠纷100余起,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稳定因素。三是深化“治”的举措。与综合执法局联合开展漂浮物清理、特殊人群管控、高架桥安全隐患整治等12个专项整治行动,完成136个漂浮物隐患、12个高架桥安全隐患等整治工作。全面抓好沿线村150余名特殊人群的常态化管控工作,确保铁路运营安全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