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区亮实招 芝罘区擦亮“法治”金招牌
胶东在线11月6日讯(通讯员 董士杰) “一站式”通道畅通流程、“智慧法庭”科技便民、数据代跑实现零见面审批,烟台市芝罘区厚植依法治区理念,擦亮“法治芝罘”金招牌。
把牢法治航向
加强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在法治框架下统筹推进依法治区工作。组织召开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重点工作部署会,对委员会工作要点和办公室、各协调小组工作要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构建起上下贯通、协同高效的法治建设工作体系。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学法、考法和法治培训等制度,落实法治建设责任。落实负责人出庭应告知备案长效机制,提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
精准法治供给
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公示工作,梳理保留证明事项101项,取消证明事项7项。编制《芝罘区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受理”清单》,确定区级涉企“容缺受理”事项263项,实现区级涉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受理”全覆盖,开辟审批服务“绿色通道”。率先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业务,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截至目前,已办理登记业务11373件,真正实现“零见面”审批。全面打造“1+1+3+17”办税服务新格局,构建线下“10分钟办税圈”。推行全流程网上办案,建设27个互联网法庭,优化诉讼服务。在全市率先搭建电子送达平台,以“智慧送达”有效提升审判效率。依托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法律服务团、危困企业法律服务团和法律服务促进会,为企业、项目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为重点城建项目提供公证服务,防范法律风险。
规范依法行政
探索“0535”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围绕“0纰漏”的审查目标,着眼重大公共政策等5类决策事项,依托3支审查队伍,全面参与政府决策事项前期谋划、论证等5个重点环节,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修改完善芝罘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定》,规范并落实依法决策程序。上半年累计审查270件议题,出具审查意见170余份,及时排查消除法律风险,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推进公正司法
提升审执质效。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打造一站式现代化诉讼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提供优质司法保障。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开展整治校园周边烟草买卖、道路交通安全等专项活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23份。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组建法律援助刑事辩护律师团,截至目前,办理刑事辩护全覆盖案件829件,承办认罪认罚案件518件,促进司法公正。
厚植法治信仰
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同行”宣传教育活动。探索“3+5+N”普法模式,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公安、卫健、市场监管等多个执法部门协调联动。组建两支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团,为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解答涉疫法律咨询500余次,以法治手段实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筑牢疫情防控法治防线。
强化源头治理
研发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听民心、解民忧、集民意,平台4月1日上线运行以来,解决群众和网格员反映的占道经营、违章搭建等各类问题2458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涉黑涉恶案件12件,全区安全环境明显改善。创新“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案件速裁”工作模式,打通“一站式”司法确认便捷通道。上半年,共诉前分流5781件,占民商事收案的92.2%,调解成功755件,司法确认584件。受理民商事案件6079件,同比下降43.8%,诉前调解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的效果彰显。
下一步,芝罘区继续推进依法治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始终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区的统一领导,健全机制、细化措施,发挥好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统筹协调、定向把关作用。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落实普法宣传重点任务,高标准做好“七五”普法总结验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广泛开展“司法惠民”等主题普法实践,让法治信仰深入人心。推进刑事法律援助全覆盖,提升法律援助工作效能,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