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迟立案后15日结案 龙口法院速裁办案跑出“加速度”
【政法工作烟台行】社会发展,法治护航。一个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近日,“政法工作烟台行”系列活动启动。烟台市委政法委组织新闻媒体深入各县市区、政法单位进行采访报道,展示全市政法系统今年以来的亮点。胶东在线进行全程报道及微直播,带您走进烟台政法单位、了解烟台政法工作、聆听法治烟台新声音。
胶东在线9月10日讯(记者 张婕 通讯员 吕帅谋) 提起打官司,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费时、费力、费心、费钱,因此提升办案效率就成了减轻群众诉累的重点。为此,龙口法院探索速裁办案新模式,不但让审判效率跃进式提升,还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费。近日,“政法工作烟台行”活动走进龙口法院,记者揭秘了该院速裁办案“密码”。
龙口法院建立了“庭长+导诉员+值班律师”的联合导诉制度,引导当事人理性选择非诉程序解决纠纷,初步了解当事人诉求的基础上帮当事人分析诉讼风险、成本,告知诉前调解的流程和优势,由当事人决定是否接受诉前调解。明确诉前调解主要适用于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相邻关系、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等十三类纠纷中争议不大或不适宜由法院处理的情形。对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的案件,向当事人做好法律解释工作,并积极引导当事人到有权处理的单位或组织提出请求。
该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内设立诉前调解室,专门开展对当事人的诉前调解工作,并聘请6名富有调解经验的人民调解员,充实到诉前调解队伍中。同时,结合法院收案数量,对案件较多的婚姻家庭、商业保险、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三大类案件分别组建专业诉前调解团队,从法理、情理多角度释法,帮助化解矛盾纠纷。
同时,该院凝聚多方合力,提升调解效果。与市司法局协调沟通,成立市诉调对接人民调解委员会,立案庭负责人担任调解委员会主任,专门指导人民调解和诉调对接工作。主动与市公安局、工商联等部门、行业对接,建立商会、金融等机构派驻调解室,邀请市道路交通调解委员会入驻法院,推行“调解前置+法官速裁”工作模式,实现道交纠纷网上办理、一键理赔,平均办案周期缩短28天。深化行政争议审前和解中心建设,对符合先行和解处理范围的行政案件诉前引导分流至和解中心,当即告知行政相对人并确定和解时间,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组织和解。

在该院调解二室,赵卫东速裁团队一上午马不停蹄的为当事人化解矛盾。“我们团队分工很明确,法官助理每天上午在调解室配合调解员工作,书记员配合员额法官开庭、整理卷宗、文书上网、扫描、网上送达等工作。”赵卫东介绍道,以前的速裁团队仅负责裁判,诉前调解与速裁之间缺少衔接,现在的速裁团队既包括诉前调解又包括速裁,案件分流到速裁团队后,首先由调解员进行调解,调解员配合使用司法确认手段,快速处结纠纷。调解不成的简易案件可以直接对接给团队内的主审法官进行速裁,在送达、排期等方面极大提高了效率,又可以使主审法官更快了解案情,促进裁决。不适宜速裁的,再转入普通团队办理。
龙口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徐德强介绍说,龙口法院大力推行“分调裁审”改革,按照“一名法官+一名助理+两名书记员+两名特邀调解员”模式组建起3个速裁团队,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进行诉前调解和快速审判。速裁案件审理方式灵活多样,根据案件类型选择适合的方式审理,调解成功的当即出具法律文书,尽量促进当场履行;对调解不成功的,立即转入速裁,简化审判流程,老百姓不必担心旷日持久,最迟于立案15日内结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真正让案件进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