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法院上半年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32287件 执结24317件

胶东在线7月21日讯(记者 张婕) 21日上午,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举办“烟台执行再行动2020”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市法院上半年执行工作情况。截至6月30日,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32287件,执结24317件。与去年同期相比,收结案数同比分别上升16.7%和14.3%。
坚持攻坚克难抓办案
上半年,全市法院执行案件收案件数量大幅度提升。两级法院共新收首执案件16895件,同比增加16.7%,个别法院增幅更是达到了93.4%。在案件数量急剧增加、办案压力持续加大,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全市法院发扬拚搏奉献精神,科学整合力量,坚持因案施策,注重内部挖潜,执行工作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结案数量提升幅度与收案数量增加幅度同步递增,多数重点指标全省排位好于去年。执行法官人均办案数量排在全省第5位,首次执行案件执行完毕率排在全省第4位,恢复执行案件实际执行到位率排在全省3位,平均办案用时排在全省第4位,较为圆满地完成了上半年执行工作任务。
坚持多措并举提质效
为最大限度降低新冠疫情对执行办案带来的影响,及时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确保执行工作平稳发展,一方面,充分发挥传统执行模式的优势,积极开展集中执行活动,大力提升执行工作效果。疫情爆发前和疫情控制后,全市法院相继组织开展了“暖心冬日”集中执行专项行动和“端午攻坚”集中执行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共拘传拘留被执行人158人次,直接执结案件534件,执行到位标的额3.21亿元。另一方面,针对新冠疫情期间“出不去门、进不了场、抓不了人”的情形,坚持积极创新执行模式,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作用,探索运用电话约谈、远程视频等形式,采取线上和解、网上查控等办法,大力开展信息化执行办案,有效缓解了新冠疫情给执行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疫情期间,共实际执结首执案件3092件,执结到位标的额37.62亿元。
坚持完善机制促落实
认真落实“繁简分流、简案快办、繁案精办”要求,积极推进执行办案模式改革。全市法院共组建速执团队20个,难案团队30个,审查团队14个,执行办案逐步向着集约、精细、高效的路子发展。按照上级法院关于执前和解的相关要求,积极探索“执前和解”有效模式。截至6月30日,全市14个法院全部成立了执行和解中心。大力开展执前调解工作,自动履行率得到逐步提升。5、6两个月,全市法院执行程序中和解结案536件。积极发挥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功能,探索“类案统处、事务集约”的办案方法。严格落实“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统一指挥”要求,实现对执行案件、执行事项、执行人员全方位管理。加大案件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把控节点流程期限,执行案件超期现象得到较好克服,执行工作规范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上半年,全市法院首执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达到95.57%,平均办案用时43.11天,同比缩短12天。充分运用失信惩戒、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等惩戒措施,进一步压缩拒不履行义务被执行人的社会活动空间。截止2020年7月15日,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2124人次,限制高消费8814例,其中964人(例)迫于压力履行了义务。
坚持从严管理转作风
认真执行终本案件办理规定,坚持线上查控与线下查控相结合,主动约谈与执行公开相结合,确保每一起终本案件实体到位、程序完整、措施穷尽,全市法院终本案件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严格落实执行案款管理制度,及时兑现胜诉当事人权益,组织全市法院开展执行案款专项清理活动,执行案款过付率达到97.8%。积极改进执行作风,大力开展执行积案专项清理活动,无法定理由超长期未结案件全部办结。强化执行监督,规范执行行为,加强办案管理,全力克服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行为,上半年,先后对2名履职不到位的执行局长进行了“约谈”。
上半年以来,全市法院执行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迫切期待,与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执行质效指标发展不均衡,少数法院执行案件实际执行到位率还不高;二是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全市法院打击拒执罪、司法拘留等措施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三是个别法院对执行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宣传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