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胶东在线  >  政法  >  专题  >  烟台争创七连冠  >  队伍风采

王海艳:SOS儿童村走出的忠诚卫士(图)

胶东在线 2016-10-10 15:40:23
王海艳:SOS儿童村走出的忠诚卫士

  胶东在线10月10日讯 王海艳,男,中共党员,1979年7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市高家乡下尹村,自幼父母双亡后被中国烟台SOS儿童村“妈妈”抚养成人。参加工作以来,历任福山区委政法委办公室主任、综治办副主任职务,现任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他勤恳敬业、大胆创新、廉洁爱民,取得了优异工作成绩。先后荣获“烟台市政法系统青年党员标兵”、“烟台市十大青年政法标兵”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受到省、市委政法委和区委区政府表彰嘉奖。

  从不幸身世重获组织的温暖和“妈妈”的安全,激励他走上挚爱的政法工作岗位,苦钻苦研、忠诚敬业

  王海艳年仅8岁时父母不幸双双离世,在他童年还没有幸福度过的时候,便成了一名孤儿。1988年4月,在民政部门的帮助下,他告别了熟悉的小村庄和小伙伴,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中国烟台SOS儿童村16号家庭。在“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日日夜夜的呵护下,他又重新找回了母爱的温暖和安全。这一瞬间到来的伟大无私的爱,促使王海艳自幼发愤图强、立志成才,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决心也要为他人带来更多的安全和温暖。在学生时代,王海艳先后被授予“中国好少年”、“山东省赖宁式金星队员”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省、市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成为最早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分子。2002年大学毕业后,被福山区委组织部选调到回里镇工作,两年后经组织部门考察,带着他的美好憧憬,终于让他走上了梦寐以求、向往已久的政法战线。

  工作中,王海艳坚持做到“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他深深地知道,只有在业务知识上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工作中驾轻就熟,因此他始终不放松对自己学习上的严格要求。到政法委工作伊始,他坚持昼耕夜诵、苦练内功,在整整3个月的时间里,系统学习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等重要法律书目以及《长安》、《法制日报》、《法制与正义》等政法综治方面的核心杂志报纸,直到今天,在他办公室档案柜的显眼位置,依然保存着当初通过摘抄简报、剪切报纸留下的宝贵资料,像一座灯塔一样,时刻提醒着他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学习。从一件小事便可见一斑,期间他偷偷给自己买了几箱方便面和一大包袋装榨菜丝,吃饭时候边嚼方便面边翻资料、记笔记。后来被领导发现后,以为他生活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便找他谈心,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现在很多情况我还不熟悉,上班时间办公室事儿比较多,学习效率不高,这样随便对付点还可以省出时间多充充电。”在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的同时,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领导和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小黄牛”。由于委机关办公人员较少,扫卫生、打文件、写材料、修电脑等琐碎事情都成了王海艳的份内工作,对此他从无半句怨言,始终能够做到把单位当作“家”。那是2005年腊月三十,为了筹备来年初全区政法工作会议,领导把几份关键材料的校稿任务交给了王海艳。一大清早,他就揣着拿着材料、顶着寒风来到机关印刷厂,当值班大姐得知他是大楼里最后一个坚守岗位的年轻人的时候,脸上掠过一丝赞许与敬佩。寒冬时节,刺骨的风顺着门缝灌进来,墙角一组老式暖气片温度寥寥,屋里的阴冷可想而知,王海艳这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到最后校稿全部结束时,冻得发麻的双脚怎么也支撑不起他本已瘦削的身躯。

  带着人民群众对和谐的殷切期盼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促使他立足自身岗位职责,敢闯敢试、富有成效

  从事政法工作11年来,王海艳始终坚守勤恳务实、敢于担当、大胆创新的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激情干事,打造了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叫得响的政法综治亮点,探索出一个又一个实用的社会治理新模式,矢志不渝地为福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为创新推进全区社会治理工作,2012年初,烟台市委市政府开展了以法治平安和谐烟台建设为主题的“三城联创”活动。为使这项工作实现在福山区特色化、具体化、实效化,王海艳事先对“三城联创”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他带着课题主动向委领导汇报,争取组成专门调研组,深入到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调研过程中,他带领有关部门走遍了全区8个镇街和23个综治委成员单位,走访了100多个村居和企业,最终整理完成了52页、2万多字的调研报告——《福山区推进“三城联创”工作需要注意的17个问题和重点开展的四项主题活动》,为福山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和开展活动提供了第一手宝贵资料。在深入推进“三城联创”工作中,福山区依据调研报告提出的开展“基层综合服务平台提升年”主题活动和率先推进“法德共进”工作两项建设性意见被区委区政府采纳,打造出福惠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卫家疃村“法德共进”示范点等许多典型,吸引了中央综治办等部门和省、市各级领导及10多个其他市县观摩团前来视察观摩。“法德共进”活动经验做法在《人民日报》刊发,《福山区深入推进三城联创》典型材料被省委政法委刊发。

  针对经费难解决、监控难整合等因素导致的辖区科技防控水平不高、治安压力大这一难题,王海艳牵头担当起福山区技防建设调研与规划工作,围绕打造“全国最安全市区”目标,研究制定了《福山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规划(2010-2015)》,提出了“点面结合、因地制宜,分步实施、逐级联网”的技防建设思路。工作中,他和公安、电信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反复商讨,探索出“2+3+X”技防建设模式。“2”就是政府和企业合建、有线和无线探头互补。通过“政府+企业”合资建设缓解资金压力,通过“无线+有线”探头合用既保证了偏远地区监控覆盖、又减少了线路铺设费用;“3”就是村居—片区—镇街三级逐级联网,形成以一个个村居为微防控圈、以若干片区为小防控圈、以镇街为大防控圈,进而整合成区级防控网的技防全覆盖格局,解决监控资源整合难、各自为战的问题;“X”就是采用大数据、云平台技术,建设多功能应用、多部门联动、多警种合作于一体的全区社会治安视频指挥调度中心,解决整体协作、实战应用等一系列问题。在他多方协调和具体参与下,福山区选择在一个镇试点,通过该模式,仅用了10个月就实现了镇域技防全覆盖,他总结的有关做法在全市做了典型发言。在福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累计筹资2亿元,新建和整合监控3500多个,技防全覆盖工程顺利完成。近年来,福山区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始终位列烟台市第一方阵,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区”,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新社会治理先进区”荣誉称号。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类型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内容复合化的特点,加之有关部门责任划分不清,导致维稳工作成为“机关第一难、压力第一大、工作第一烦”。对此,王海艳带队深入到维稳成员单位挖点子,到外地学习先进的维稳工作思路。经过认真调研分析,他摸索出了“12支线”维稳工作法。针对参战军人、军转干部、民办教师、乡村医生、劳资纠纷、企业问题、建筑工程、物业管理、土地征收、邪教防控、涉法涉诉、失独家庭12个重点难点领域的问题,他根据部门职责,将民政、人社、教育、经信、卫计、信访、住建、国土资源、610办等单位作为牵头部门,每个部门确定一名分管领导、一名具体负责人。责任明确以后,他又和维稳科负责同志一起,将现存的所有重点矛盾隐患逐一研究分析,将每一起案件的责任单位、包帮领导、进展情况进行了重新梳理,完善了维稳工作台帐,建立了定期通报、定期调度工作制度,在全区形成了维稳办抓“纲”,各部门抓“目”的树形工作格局。近年来,他利用该办法,与有关部门一起妥善处置各类矛盾隐患200多起,收到较好成效,这一经验做法被烟台市维稳办刊发推广。

  有为不忘组织的培养关爱,鼓舞他以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心系群众、勤政廉洁

  在组织的关心培养下,王海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务实创新,推动政法综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对此,他深深懂得饮水思源、知恩报德的道理,时刻不忘以党员领导干部的高标准,心系群众、严以律己。2012年6月,他以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为契机,将地理位置偏远的丁家夼村作为自己的联系点,筛选20户家庭困难或有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群众作为联系走访对象。三年来,他坚持每年到群众家中走访3次,每月与走访对象电话联系1次,每年在农忙时节帮助困难群众劳动1次,走访对象家中遇有重大事情他随叫随到。正是因为怀有这种民本理念和公仆情怀,群众自然把他当成自己的家里人、主心骨。截至目前,他已帮助化解矛盾纠纷33起、解决生活难题25个、解答法律咨询上百次。“这可是多年没有的事了,党的老传统又回来了,海艳就是我们自己家的人”,村里73岁的王志坤老人激动地说。王海艳听了群众发自肺腑的话语,颇感欣慰,自己立志将“妈妈”的浓浓亲情转化为对群众大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王海艳在突发事件面前也毫不畏惧,敢于挺身而出、冲在一线。2014年3月31日,福山区鼎盛钼业有限公司尾矿库洗矿废水突然发生泄漏,西厅、仉村周、仉村孙等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百姓心理十分恐慌。得知事故后,王海艳匆匆告别妻儿后义无反顾进驻村里,挨家挨户安抚群众情绪、宣讲政府对策,他这一蹲就是七天七夜。险情得到控制了,群众安心了,王海艳却着着实实累倒了,由于过度疲乏趴在仉村周村委办公室电脑桌前睡着了,干部群众见了无不为之动容。之后,在他马不停蹄联系落实下,仅用3天就完成了10.8万元的治安保险赔付工作,将群众的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点。老百姓将写有“百姓守护神,群众当家人”的锦旗送到他手里,王海艳一句简单的“我是一名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干部群众。

  对于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而言,贵在坚持原则,难在守住底线。实际工作中,区委政法委与乡镇、村居和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机会较多,尽管有的乡镇距离比较偏远,但王海艳从调入政法委工作之初,就暗暗给自己定下了雷打不动的“四不”原则:不放过任何矛盾苗头隐患,不滥用乡镇的公务车辆,不违规到乡镇食堂就餐,不接受乡镇和群众赠送的土特产品。2013年4月,有一次在某乡镇检查完综治维稳档案资料,该镇政法委员趁王海艳与党委副书记讨论工作的间隙,将之前准备好的10个香椿礼盒装上了车,在返回单位途中得知这一情况后,他第一时间要求调转车头,并将香椿礼盒亲手返还给该乡镇。王海艳这种发自内心的亲民爱民和不留任何情面的自我约束,让他真正赢得了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敬重和认可。

[1][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张婕
胶东在线版权所有

网站简介  网站地址  标识说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法律声明